1到第

国画传承——张伏山大弟子黄祖云忆恩师传承国画作品欣赏:青岛李岩撰写

人气:23453 回复:2

国画传承——张伏山大弟子黄祖云忆恩师传承国画作品欣赏


青岛李岩撰写




黄祖云简介:黄祖云,1944年生于青岛即墨,自幼酷爱书画,青年时期师从著名画家张伏山、陈寿荣、邵庚泉先生,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结业于广州美院工艺美术系,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山东省刻字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笔者是通过张伏山弟子王春林认识黄祖云的。黄祖云生性憨厚,勤奋聪颖,有很高的绘画天赋。自幼爱好书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20岁那年春天,他由外祖父介绍,拜张伏山先生为师学习绘画。黄祖云说:第一次见面时,张伏山老师就给他画了一幅“虾”,黄祖云视为“珍宝”,很好地珍藏起来。以后,他每逢即墨大集,就到张老师看菜园的小屋学习山水画,兴趣极为浓厚。有时候,他晚间还去学习古文、唐诗,师兄师弟江敦瑞、付成志也经常参加活动。我们一块学习研究书画,时间就过得快,感到非常快乐高兴。


黄祖云回忆:那时候,张伏山老师家里经济非常困难,因为没有钱买纸和笔,只是用手指蘸着水在玻璃上木板上画指头画,用木棍在地上练习构图。老师外出捡回来旧报纸,甚至有时候捡拾坟头上的烧纸,拿回来练习指画。记得他还曾经用白色卫生纸给我画过一套《山水画技法简稿》,让我学习,我一直保留至今,并装裱了起来,作为老师留给我最好的礼物。就在这段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张伏山老师练出了指画的真功夫。


黄祖云这样回忆道:虽然那时生活很困难,买东西需要用供用票,但我每次去张老师那里,总是拿一点小礼品。有一次没有粮票了,我想法买了两只小蟹子拿着,那时候的海产品也是很难买。有一天,逢即墨大集,我去菜园小屋那里,张老师拿出一瓶小学生墨汁,兴高采烈地迎着我的面走过来:“祖云,我有墨汁啦!”我问:“哪来的?”“我捡废铁、破玻璃卖了买的。”我心中一阵酸楚,那一天的画面,以后常常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出来,至今记忆犹新。


黄祖云继续回忆:到了冬天,我经常住在张老师家里的西间学习绘画。那时候,我喜欢画工笔人物,张老师就拿出他收藏的张大千的人物画片教我摹仿。那段时间,高沄大和杨未涞经常来张老师家中玩。我青年时爱好画虎,老师说他在天津看到张善孖教慕凌飞画虎,就告诉我“墨破彩”技法,这种技法令我醍醐灌顶,对我画虎帮助很大。1984年,慕凌飞曾给张老师画了一张虎的国画寄来。那时候学画没有画册,书店也买不到,张老师经常写信求朋友帮助,借回画册教我临摹。有画册学习是很幸运的事,似久旱逢甘霖,如获至宝,反复攻读。


张伏山老师为了让黄祖云学画进步快一点,还找邵庚泉老师教他画花鸟作品,还让他去青岛找陈寿荣老师学习篆刻。邵庚泉老师指导黄祖云花鸟画,要求他对花鸟多写生,要求学白描、工笔画,并给黄祖云一本郑乃光的白描画册,叫他多练习。通过这一系列学习,使黄祖云了解了不少花鸟画的技法。


黄祖云说,张伏山老师曾借给他一本《芥子园画谱》,告诉他学画要从《芥子园画谱》入手,要求把《芥子园画谱》内的线条、18种皴法、18种描法掌握好,并说中国画线条就是中国画的精神和生命。黄祖云听后,觉得这个知识很重要,因此,就下苦功努力练习《芥子园画谱》,奠定了比较深厚的绘画基础。


黄祖云介绍,张伏山老师把崂山一切风景都记录在大脑里,他在崂山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写生三年,终成《崂山长卷》。1966年,张老师委托黄祖云带着《崂山长卷》去济南山东艺专找关友声老师点评题字,关老师召集济南名家于希宁、吕品、金棻、黑白龙、魏启后等这几位教授欣赏张伏山老师的指画长卷,都赞不绝口。关老师对黄祖云说:“你回去告诉你老师,他的指头画已达到很高境界,在山东没有超过他的,全国还没发现。”这就是几位教授当时的评价。关友声老师在长卷上题上《东崂探胜图》,金棻老师也题上评论。


1979年,黄祖云在鳌山镇画广告,请张伏山老师去指导,又能和老师欢聚一堂了,作为徒弟黄祖云非常高兴。张伏山老师画了几张山水画送给相关领导,大家都很喜欢指墨山水画。那一次,黄祖云认识了青岛刻瓷画家张代峰,他也久闻张伏山老师的大名。


张伏山老师在绘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黄祖云称:张伏山老师人品高尚,画品是人品的写照,正所谓人品即画品,文如其人,画也如其人。他说,张伏山老师多年潜心留情于诗书画艺之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山水画章法千万,胸怀大地之丘壑,技法精道,随意挥洒,诗文博古通今,深得绘画创作的精髓所在,呈现一种气势博大深厚凝重的品风。张伏山老师的指画线描似钢锥刻石,力能扛鼎;皴法转折如屈丝盘铁,宛若游龙;指点丛林类似绵里藏针,雪山笔墨精简而形见,墨点重重或淡或浓似鹅毛大雪,这是张老师所独创,前无古人,因此,张老师指画被定为逸品,这是全国书画评论大家薛永年先生的评论。薛永年先生确实有卞和、伯乐之慧眼,能深察挖掘民间湮没之艺术。


黄祖云作为张伏山老师大徒弟,一直没有放弃作画。潜心专工工笔人物,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画指墨山水,他秉承了张伏山老师的风格,特别注重线条流畅,讲究笔墨浓淡相宜,看上去就像一幅十分淡雅的水墨画,其实是独具匠心的手指画,指纹明显,点线面实实虚虚,时连时断,空心点、屋漏痕、五指树、蚕豆叶,自然而然,视觉冲击力强,立体感也非常显著,果真是一朵中国传统国画分支的奇葩!


1983年后,大地回春,丰衣足食,张伏山老师经常到即墨工艺美术厂找黄祖云。有时候,黄祖云请老师吃饭,走时还给他买点糖烟拿着。黄祖云说:那时候的张伏山老师身体很虚弱,但精神矍铄。每次来时,张伏山老师看到黄祖云的作品,就会嘱咐他一定要努力学习,只有拿出高水平来,才能“留得丹青照人间,耐住光阴任筛选”,给社会留下自己的作品。黄祖云一直深记张伏山老师的教诲,没有辜负老师的一片教导之情,70多岁时,他还坚持去北京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深造,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奋斗不懈!


如今,黄祖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但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画笔,时而还会画画张福山特别教会的指墨山水,用手指作画,“指”点江山,独树一“指”,用灵巧的手指“打天下”,别人没有我有,别人不会我会,画别人之没有,画世间“凤毛麟角”的东西,越稀少越珍贵,画的人越少,越有必要很好地传承下来!笔者衷心希望,黄祖云当好崂山画圣张伏山的指画传承人,与当今著名指画家王春林、指画研究专家范洪携手来,在张伏山大孙子张平先生的聚合下,高举起“伏山指画”这面品牌大旗,立足青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鼓足干劲,竭尽全力,打出中国传统指画艺术的一片新天地!




下面,请大家观赏黄祖云先生的部分国画佳作——


1752872864
黄祖云先生




1752872864
后排左一为黄祖云先生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1752872864


2021年6月20日父亲节黄昏时分于青岛格里居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06-20 18:47:2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

指画艺术有传人{2042}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1-06-20 18:47:55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1752872864
黄祖云先生的牡丹作品




1752872864
黄祖云先生的指墨山水——恩师张伏山画风


2021年6月20日父亲节黄昏时分于青岛格里居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1-06-20 18:53:40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