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伏山高徒王春林传承中国传统指画艺术一瞥
青岛李岩摄影报道撰文
手指画,又称指画、指头画或指墨,就是以手指代笔,蘸墨或着色,在纸或绢上作画的一种民间艺术样式。它源于笔画,是中国画里的一个特殊画种。由铁岭市文联负责申报的指画艺术在2006年被批准为第一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开宗立派的清代手指画家高其佩是铁岭籍画家,又因为铁岭指画创作代不乏人,手指画已成为铁岭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铁岭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指画之乡。指画创立与传承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文献记载,唐代画家张操“以手摸绢素”(见《文通论画》),后人认为这是有关指画最早的文字记载,但从唐代张到清初,有关指画的资料或作品几乎未见记载。见于文字详细记载并且传世作品甚多的即是指画家铁岭人高其佩。高其佩不但画法与时人不同,与时风迥异,在使用工具上都做了彻底的变革,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带动了一批有为的画家。据有关资料考证,在此后的一百年间,在中国从事指画创作而得名者已逾百人,传播之速,可谓空前。因此,高其佩被公认为指画开宗立派的重要人物,甚至很多人公推高氏为“指画鼻祖”。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出不平凡的艺术能力感染。
张伏山(1910-1987),名存恒,号横河老人,即墨城阁里人,中国美术家他的画既博采众家之长,又独具一格。他在杂记中写道:“我是专门学石涛、石溪、梅青、马夏和近代张大千、善仔的,由笔画转习指画,将新旧线条结合起来。景物以黄山、崂山、泰山、桂林为主材料,笔墨全是石涛、张大千变化而就。或有点成就,大胆名曰‘横河画派’,也可以说是崂山画派。”1964年,张伏山完成大型指画《东崂探胜》,画幅为三丈多长的横卷,画面生动地再现了从王戈庄到梯子石的崂山名胜古迹,构思巧妙,指法细腻,浓淡相宜。著名画家李苦禅为此画题跋称:“名胜技法,堪称双绝”,并称赞说:“伏山的指画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协会山东分会会员,著名指画、国画家。作品有《东崂探胜》、《樗散庐诗词题跋草稿》等。他收在《樗散庐诗词题跋草稿》中的800余首诗词,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的指画、国画,先后流传于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
指画创始于清朝初高其佩之手。指头作画与毛笔大不相同,其特点是在指头运墨运线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性能情趣,形成其固有的艺术风格,非毛笔所能代替。当然,有其利也会有其“害”,其缺点是在运用指头时,欲粗欲细,欲浓欲淡,不如运用毛笔那么自如。这就要看画家的功底了。王春林练指画几十年,可谓继“横河老人”画崂山山水指画第一人张伏山之后,在国内又出现的指画水墨山水的领军人物。
我想,如今中国画毛笔的画家“多如牛毛”,要想在其中冲出突围,尝试画指画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想法。但要长期坚持,吃更多更大的苦。也有人好奇,说什么既然用毛笔作画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别出心裁用指头作画,弄得手指头脏兮兮的?然而,王春林认为,之所以用手指作画,一是有先人作出榜样,二是为求得指笔间,运用技法的不同,而取得的效果也自然不同。古人曰:运笔,常也;运指,变也。这就是两者最根本的不同。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这里面的辩证关系不言而喻!
原先,王春林也是从事毛笔画,曾苦心练习十余年,但觉得始终不能独创一格,令人满意。为此,王春林曾苦闷过,夜不能寐时,苦思冥想,忽一日,在作画之余,闲来翻开了高其佩指头画集,被他气势磅礴的指画山水画作所吸引。高其佩的指头画意趣高华,脱俗新颖,其中人物、草虫、山水、花鸟,无不入微,无所不有。他想,东方不亮西方亮,毛笔行不通就走指画的路。于是,王春林灵感一动,走向了指画创作的道路。
经过多少年的潜心研究,王春林不畏艰辛,常年苦练,终于逐渐走进了指画艺术的殿堂。慢慢地,他画的指墨山水浑厚凝重,层次分明,力透纸背。他创作的五指树、金钱点、简易屋,灵动飘逸,形象逼真,人物更是须发耳目口鼻,运指细入毫芒,简约中见精工,粗放中见蕴藉,实为难能可贵。王春林的指画,泼墨运作时五指并用,时而指尖舞动,时而肉肚旋转,每于指线之转折处,略见瘦硬而软肥,然大幅多用生纸作成,赏其运指极似“如虫之蚀木”,其运墨又见墨飞之淋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幻妙境地。
有一次,我在王春林画室见到了他作画的整个过程。但见他以生宣作大幅山水指画时,每须泼墨汁,灵巧地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下,随墨汁迅速涂抹。然做到了使墨如使指,使指如使意,会跳舞的指尖,渲染得画面意趣磅礴,群山叠嶂,层林尽染,高山流水,源远流长。王春林边画边介绍:“指头画的运指运墨,与毛笔画所不同的是,用指头画意趣在于力度,在于立体感。所以,指头画宜概括,不易复杂;宜写意,不易细整。因为,稍不留意,易导致狂涂乱抹,显得杂乱无章。指画自有指画的规律,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才能不乱了章法,乱街铺石中有规有矩,有章有法,完成佳作。”
窃以为,正因为王春林注意到指画的这些基本规律,才能在实际作画中得心应手,涂抹自由,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来。宇宙间的画材,可谓触目皆是,应有尽有。虽有特殊平凡之区分,轻重巨细之差异,然而慧心妙手者得之,均可制为上品,更何况称之为心灵手巧的“手”呢?
从王春林的指画作品来看,与毛笔相比,因指头的画线画点全靠指头,除一般用细线的小幅,以及不能用细线的大幅,须用较尖的小指甲画成以外,他都是用指甲指肉并用,落指是圆的收指也是圆的。王春林现场作指画时告诉我:“因指头不能蓄水,故长线全用短线接成,所以每条线条的画成,往往似断非断,似续非续,似直非直,或粗或细,如锥画沙,如虫蚀木,如蝌蚪的文字,如屋漏的痕迹,具有一种凝重古厚的意味,极为自然,非毛笔所能达到,顺理成章地发挥出枯墨法、焦墨法、泼墨法和误墨法等,这正是指头画最独具的特点。”
从中,我也渐渐悟出:正因为作指画不能如用笔那样随心所欲,而作者正好利用它不很听指挥的特点,使原本在绘画上比较笨拙的手指,在画面上的舞动中,将所画的种种,得到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能非能,以及意到只不到,神到形不到,韵到墨不到等的好处。王春林的指画作品正是达到了这种神奇奥妙的效果,所以才是真正的形神兼备,鬼斧神工,妙到好处,奇得恰当。正如有高人所说: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
由此可见,所谓的指头画,不论作大幅或小品,在取材、布局和设色上,都有相当不同的配合和构成,显然与毛笔有着天然的差别。平时,王春林对一些指画大师的画作潜心研究,认真揣摩,并用在自己的指画创作中,做到每件画作都各有不同。如最近看到他刚创作的四尺指画“崂山幽境”,画面上的巨峰和骆驼峰清新入眼,山脚下的砍柴人肩背柴火行走在仙境般的石桥上,四周淡淡的雾弥漫,装点得海上崂山如梦如幻,疑为天上人间。
中国传统指画作为非遗项目,“大明指画”走在了前面,最近青岛市北区政府正式公示“大明指画”被确定为非物质遗产项目,非常值得称赞!指画艺术虽是“小众”,但凤毛麟角,在当今的中国传统国画中“独树一指”,举足轻重,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发扬光大!
下面,请大家欣赏著名指画家王春林的最新力作——
指画大家王春林
笔者李岩与王春林老师
2021年元月22日上午于青岛格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