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回眸、
——谨以此文献给国庆七十周年
现在,是全民上网的互联网时代,在公共汽车,在各种服务事业的收费大厅,甚至在酒桌饭局,许多人都在盯着手机的屏幕,有的人在谈情说爱,有的人在洽谈业务,还有的人在看电影,看小说。更有人在玩游戏,因为上网坐过了战,或者下车忘记拿买的东西大有人在。
网络网络真神奇,迷倒我也迷倒您。走亲访友办业务,走遍天下带手机。现在的手机,可以打电话,可以视频,可以收音,可以看电视。可以录音,还可以照相摄影等,许多功能无法在这里全部诉说。现在可以说,每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就是我这个老人也每天在网上发挥手机的特长。用手机打电话,和朋友和孩子视频。还在手机上操作我的蓝月亮文学平台,发表我写的文章和诗歌。
我从事业余创作五十多年了,编辑出版的书籍已经有四十多部,写下的文字也远超800万字,就是在我手机上的蓝月亮文学平台上发表的文字也大到100多万字了。这些文字仅仅是我的青岛文史作品。可以说:互联网给我们文学爱好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但是在我们上学的六十年代,我记得每个家庭很少有收音机,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资匮乏,社会上各家各户很少有收音机,就是有,也是电子管收音机。我们班的同学王运绂爱好无线电,他买来铜板,画好电路图,然后把铜板放在酸里浸泡氧化,再用电烙铁把各种二集管等元器件焊接在电路板上,一台小型二集管矿石收音机就大功告成了!我也跟王运绂同学学着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送给父亲,父亲听到了矿石收音机发出的声音特别高兴。每天吃过晚饭后,父亲都守着它听新闻,然后给我们这些孩子讲他听到的天下事和外面世界发生的新闻。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我报名下乡上山,那时候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喇叭,用铁丝传导,广播站的公社,每天清晨六点开始广播,先播东方红,然后再播送公社的通知,新闻。在农村与家人联系得去公社邮电局发电报。联系很不方便。
我插队回城就业,单位的电话仅仅联系市内,买收音机凭票,我结婚用的红灯牌收音机还是我的同学崔代君帮助我组装的。在外面要凭票购买,后来我父亲想买一台收音机,我找了我的好友李林要了一张无线电三厂的收音机票,买了一台红声牌收音机。
那台收音机的功能、调频、调幅、立体声音色特别好,可以交直流电交替使用。我的父亲母亲每天都在收音机前收听广播,尤其是收听故事杨家将,岳飞传那如痴如醉的景象,让我也感到高兴。
进入八十年代,电视机开始出现在市场,青岛电视机厂的电视机很难买到,就是票也可以卖高价,我的同学崔代君是无线电二厂技术科的工程师,虽然他1977年去了美国,但他科室的同事张世礼,李德珍,刘志学等老师都在,我1978年在张世礼老师的帮助下买到了他们厂生产的第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我在阳谷路13号的老屋只有11个平方米,那九吋电视拉来家的第一天晚上,我还没有做好饭,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娘和孩子们就拿着小板凳,马扎子坐在我家,等着电视开放。我一看门外,窗口还站着好多人,就干脆搬了个椅子,把电源拉到门外,在院子里演播起来,我和妻子也把板凳搬到门外,和20多户邻居一起看起节目来了!家住阳谷路13号的著名诗人毛秀圃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歌:诗歌文字如下:
黑白电视机
(毛秀璞)
那是1978年
一楼新郎官于向阳
买了台电视机
虽然九寸,黑白的却填补了老院一项空白
如果有好节目邻居们都来观看
人多,屋小
热心的于向阳
干脆把电视机搬到门口
那一刻老院变成一座影院
那年我在北疆带兵连队
也有台黑白电视
但怎么调试
屏幕只是雪花飘飘
战士们只能围坐着听电视
时光飞逝
这两台电视仍在我脑海闪烁
假如让我选择
我会首先打开老院的
因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我每周必须到父母家看望,妻子提议:回家带上电视机让父母看看,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就把电视机送到父母家中,父母家住的是个大杂院,院子有40多户人家,我母亲又特别好客,招呼邻居来家观看,不一会,邻居的大人小孩把门窗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吃完团圆饭后无法再取回那9英寸的电视机了,只有空手回到自己的家。
后来,青岛电视机厂生产了12寸的电视机,14寸电视机,我找到无线电二厂的那些老朋友要票购买,我和父亲的电视机也开始随着电视机的发展而更新新一代的电视机。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在计划经济年代,当时各个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都可以分到彩电票,那时候一张彩电票价值几百元。许多家庭买上了彩电,我也在朋友的帮助下,搞到了一张青岛牌17英寸的彩色电视机票,那时候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他郑重提出:“让爷爷奶奶先看彩电,我们再分到票再说!”我们按照儿子的建议,去青岛电视机厂给父母买上了17英寸的彩电,当我们看到父母在彩电面前对着荧屏欢笑的时候,心中特别开心,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欢笑!
那时候,我们都爱看电视剧《西游记》《上海滩》《霍元甲》《射鵰英雄传》、以及日本电影、电视剧《人证》、《望乡》、《追捕》《聪明的一休》等,许多电视歌曲《庐山恋》、《万里长城永不倒》、妻子和儿子都会唱,连老母亲都喜欢听刘晓庆和陈冲主演的电影《小花》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
从1978年我买进的青岛第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开始,转眼间,青岛电视机陪伴我们一家走过了35年的历程,这35年,我们更换了许多台电视机,我最喜欢青岛的产品,因为维修方便,产品质量有保证,青岛的电视机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明天,随着电视机的更新换代,我们也将继续更新电视机的最新产品,现在市场上,海信、海尔的家电产品质量过硬,达到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已经走向了世界,青岛生产的液晶电视、全高清电视、等离子电视、智能电视,已经成为世界名牌。我喜欢本地品牌,我将继续在最新最好的青岛产品中寻找健康和欢乐!
我是九十年代安装电话的当时安装一台电话3000多元,还得排队,找人选号,现在,固定电话安装免费,送手机。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安装,手机太普遍了,科技大发展,人人笑开颜,现在电话是3G4G,明天就是5G6G,让我们大家祝愿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