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炎热的七八月份之后,来了厦门。其实9月中旬的厦门依然很热,但是相较于之前肯定是变凉了一些。所以,这次旅行还是比较舒适的。另外,我们此次是自驾游,还遇上了下雨天的厦门,总之,一切都很美好。
厦门特别适合自驾游。我们从某嗨租车预定了一辆车子。好久没租车自驾了,这次意外发现,租车费用竟然和之前都差不多,完全没涨价啊!另外,他们家的车子依然是很新的,所以开着很舒适。
中山路的好风景
到了厦门,提了车子之后,直接去了中山路,第一天的天气特别好。感觉南方城市只有到了9月以后才适合出行。步行街这边十分繁华,各种小吃都有。如果想要感受步行街的热闹,可以晚上过来。
到中山路步行街的时候,做过功课,这里有陈化成故居。因为我是学历史的,所以特别想去看一下。一路找寻,只看到一些牌楼,所以我就没有进去。后来从福音堂回来的时候,还是不死心,按照地图导航去找,果然找到一块牌匾,但是没有找到照片中的故居图片。
后来准备返程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座小民房的墙上有个“陈化成故居”牌子,所以才恍然。透过院子的下铁门,真的隐隐约约的看到“陈化成故居”的牌子。院子里也有一些拴马桩,石碑之类的文物,才正式确认这里就是陈化成故居。
也是在攻略的时候,看到福音堂,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圣堂”。所以按照地图导航一路找过去。绕过厦门公安局不远就是福音堂,但是因为在下雨,所以我没有过去内部一睹为快。不过看着外面的立体面,感觉还是挺新的,应该是后面修葺过的。
其实,已进入中山路,就有一种很清新的感觉。中山路和大部分街道的外立面类似,就是大白墙或者灰墙,所以感觉色彩就是很压抑,但是在白色或者灰色之间突然有那么几处鲜艳的红色,是不是特别的敏感或者新奇。另外,在整个中山路,打造的周同学IP,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
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周同学,给这个熙熙攘攘的街道增添了一抹靓丽的人物灵魂。在中山路入口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很小的开放式的博物馆。简简单单的数十平方米的仄逼小厅里,展现这百年金融的点点滴滴。
去看土楼
其实土楼并不在厦门,而是在漳州。但是来都来了,土楼肯定是要去看一看的,而且,这也算是真正的涨见识之旅。第一站去的就是龙昌楼。这会下起了雨,无语了,这一趟是彻底和下雨干上了。
景区的土楼不可以上楼参观,这边可以,实际楼上就是一间一间客房,每一间都不大。上楼体验确实不错,可以看到砖瓦的细节,可以俯瞰全景,还可以到没有人的拍地方照。
下着雨,楼上还在喷水雾,氛围有了,没有出片。开车没多久来到了四菜一汤景区,验票后又延绵十几公里的山路,到达了观景台。迅速抢占有利地势拍了合影。看完全景,开车去看楼里。进了方的土楼,圆的土楼,啊,土楼好小啊,前面那个民宿真的是巨大的土楼了。
每个土楼里都是售卖旅游纪念品等小废物的原住民,基本都是进去看一眼,哦可以走了。最后进一个这边最大的土楼,找了卖茶的大姐给我们讲解,当然,要去大姐家坐坐。这个土楼大多了,宽敞的很,家家户户一楼都是卖茶、卖纪念品、卖烟、卖土特产的。
简单几句介绍土楼后,进了大姐家的茶叶铺,大姐和我们唠家常,问我平时喝什么茶。既然她真诚地看着我的眼睛问了,我也只能如实回答:我不喝茶,我喝咖啡。
这座土楼的卖点之一:每家每户有水井,舀上来的水确实很清。
农家乐挺贵的,这么多再加一道炒蔬菜250的样子,但我们饿了,几乎吃干净了。土楼整体就是土土的,没有好看的文创,没有有逼格的咖啡店,缺了点乐趣。吃饱继续下一站。看起来人不多对吧,旅游团多,所以一阵一阵的,避开人流的瞬间拍就行。
土楼这边盛产百香果,1块钱一个,买个尝尝,巨甜!三两口就干完了。我在土楼的石墩子旁等旅行团过去好拍照的时间段里,旁边一直有个小男孩爬上爬下地玩,我随口问他不想进去所以在这等家人?他淡定的说:这里就是我家。哇哦,我问他是姓江吗,他说是啊。有意思有意思。
走马观花,3点半结束参观,今天又热又闷,梅雨季的感觉,回厦门吧。天气好起来了,厦门的海,也不错~
次日去五缘湾扬帆出海。坐帆船出海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刚上去那会儿有点晃,抓着栏杆不敢撒手,等船开起来就好了。风一吹,帆鼓鼓的,带着船往前跑,感觉比坐摩托艇稳当多了。海水蓝汪汪的,太阳一照晃眼睛,溅起来的浪花打在腿上,凉飕飕的挺舒服。旁边船的人笑着喊,风吹得头发乱七八糟也不管了,就觉得敞亮。
就这么在水上漂着,看远处的房子越来越小,浪头轻轻拍着船底,没啥特别的讲究,就是放松,挺好。40分钟的出海体验很快就结束了,正值中午、先回酒店吃个午饭待到下午3点左右出发去厦门大学。
厦门八市夜市,那简直是吃货的天堂,挤得满满当当全是人。刚走近就被各种香味儿勾住脚——烤鱿鱼的焦香、沙茶面的浓郁、海蛎煎的油香,混着海鲜摊飘来的淡淡咸腥味,热闹得很。
找了一家网评较好的海鲜加工店,总体一般、不论味道、价格都没平潭岛的好。也算是可以理解吧,热门旅行城市的热门景点,最近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