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一支内陆移民来到了会山(今太平山)脚下,借着平缓的坡地和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开始了持续500余年的生活。会前村是青岛版图上最早有人居住的村落之一,村中的百姓,堪称是青岛的拓荒者。随着德国殖民者强占胶州湾,1901年6月,强征了小鲍岛、孟家沟、小泥洼、会前、海泊等5村,拆除住房,兴建苗圃,会前的村民被遣散至青岛各处……如今会前村居民打鱼晒网的海滩变成了第一海水浴场,渔民们织网、修船的空地建成了汇泉广场,会前村的旧址则成了中山公园……
“会前”之名从何而来
会前村的遗址,位于今中山公园内,清溪古树相伴百余年,见证着这个村落的兴衰变化。至今此地尚存民国时建造的会前村遗址碑,上书:“会前村今讹为汇泉或会泉,旧有村民共三百六十户,多业渔。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租胶州湾。光绪二十七年,收买附近各山地开始造林。光绪三十年征收全村房地,悉令居民徙去,以废其村,辟路建屋,栽林木立苗圃。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占青岛遂将之定为森林公园,亦曰旭公园。十一年(1922)10月国人接受后,改名为第一公园。综四十年来,园林日盛而村舍久泯,惟此断垣并左右槐枣、杜梨数株,犹是村民郭姓当年旧物。遗址仅存,与国共永;既为之幸,亦喜其留有古色有。”
青岛肇始(1):会前村是青岛最早的移民村
精华人气:196682 回复:2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全部回复
回复:
“德国人当年拆会前村建植物实验园时,其实还留下了两间房子,是给看林人住的,房子的主人姓郭。”鲁海先生回忆,过去会前村的那块石碑是镶嵌在那房子的墙壁上的,一直到解放后,房子拆了,原址上建了花卉园,石碑被搁置,直到1996年又被立起。而这郭氏一族正是会前村来自山西洪洞的移民。山西因少经战乱,又少灾荒,所以人口众多,明朝建立以后,从洪武三年(1370年)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先后七次大规模由山西向山东等省份移民。在大槐树下郭姓一族被分配到了会前村,所以他们在这里又种下了槐树。现在,山西洪洞大槐树被许多移民当作寻根的对象,那里有众多族谱、家谱,里面确实有向山东即墨移民的记载。
2019-12-18 19:31:45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