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青岛段姓来历分析

人气:49570 回复:2

  据《崂山段氏族谱》记载,段家埠村为宋氏始迁祖于明初洪武末年所立,于崂山洼东北处山下缓埠上占山开基,缘此称村名为“东埠疃”。明永乐二年(1404年)段氏始迁祖伯祥随明初迁徙“大军”由小云南迁来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崂山脚下,卜居于依山襟海的登瀛洼内、陡阡口下、黄家河东的一片缓埠上谋生(今崂山玻璃厂址及以北、以东处,当地人现仍沿称此处为“段家地”)。居不久,终因当时此处人烟稀疏、野兽横行、生存环境恶劣,遂举家迁来东埠疃,与宋氏先祖为邻。该村于明朝万历年间编修《即墨县志》之前,就已经更村名为“段家埠”。

  由于历代前辈的艰难创业、辛勤耕耘,加之明初开始长达数百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段姓一族繁衍生息、发展较快。自清初始,段氏陆续成分支迁徙至如现崂山区的戴家埠、沙子口、栲栳岛、南窑、大石村、竹窝、观崂、孙家下庄,李沧区的河北、河南、东北庄、侯家庄、西流庄、郑庄,胶南市的杨家庄、陈家庄、大庄、闫家屋子、郭家河岩,黄岛区的丁家河,荣城市的石岛桃树园、东王门、西王门等地。
  段家埠自明朝初立村至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属山东省即墨县仁化乡郑疃社。德国、日本侵占时期属胶澳租界区李村区沙子口警察支

署。自1922年12月日本将胶澳租界归还中国至建国前,以村为独立单位先后属胶澳商埠李村区第五分驻所、崂西区、青岛市属沙子口区、崂西

区。
  处于崂山山脉环抱之中的段家埠村自然环境非常优越。南九水河从村前缓缓流过,从东南注入沙子口湾,河中盛产珍稀味美的仙胎鱼和绒

毛蟹。村周围有许多奇形异状的大石崮,其分布之对称、造型之逼真,形神兼备、浑然天成,真可谓鬼斧神工,观之者莫不为之倾倒。围绕这

些奇石附会衍生出的一些与之相关的民间小故事至今仍在村民中流传。如有可预示风雨的“呼雷石”与“云彩石”,有据说能荫佑村民和顺安

居的“饽饽石”与“狗头石”,有传颂着古老爱情传说故事的“蛎爪石”与“元宝纂石”,有正义战胜邪恶传说故事的“渔鼓筒石”与“垛垛

石”,有冬可避寒夏可纳凉能容得下三五十人的“后洞”与“南石屋”,有见证了建国前夕国民党部队将村东山峦上千亩可环抱大树的树林夷

为秃山野岭这段历史的“老雕崮子”等。
     
     那么关健是小云南在哪?我认为有两个说法较为可取。
     一是小云南就在山东。

     小云南即云南说,似有道理,而笔者不敢苟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  
  明初,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数次派使臣诏谕占据云南的梁王归顺,均遭拒绝,令傅友德、沐英率军征伐。傅友德征云南时带来的三十万大军,大部留驻云南,分拨于卫所。直到洪武末、永乐初,奉旨转驻山东各卫所军户一万五千余户,七万余人。这些军户虽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长期驻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为云南土著之民之女,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后来迁到山东而以云南为原籍,而迁居到山东的云南同乡们居地贯以小云南名之以示对云南故地的纪念,此为情理之中。但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  

    小云南在山东,已为大部分民间家谱记述佐证。那么小云南在山东何地呢?  
    明朝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今山东青岛地区,北东南三面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为海防重地,为防倭寇侵袭,自洪武中先后在登、莱、青三州,设置七卫、十二所,即安东卫分辖东海中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隶青州府。大嵩卫分辖海阳所、大山所。

  靖海卫分辖宁津所。成山卫分辖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威海卫分辖金山左所,奇山所,隶登州府。灵山卫分辖夏河寨前所、王徐寨前所,隶莱州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始在今山东即墨市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并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即今即墨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即墨市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05-12 18:11:49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