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海水浴场,位于会前湾(今汇泉湾),这里曾是会前村渔民泊舟晒网之处。呈半月形,面广沙平,既无暗礁隐壑,又无旋涡狂涛,水域面积为580米×500米。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为德国军队军用浴场,中国人不得入内,每年入浴者仅100人左右。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对外开放,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浴场接待首批国内游客。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正式建成,为亚洲最大的海水浴场,称为维多利亚浴场,俗称会前海水浴场。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浴场后面修建斯脱兰饭店(今汇泉饭店)以接待国外游客。德国当局还在日本、香港等地大作广告,遂使第一海水浴场成为东亚有名的娱乐场所。盛夏,外国游客来青岛避暑者甚多。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日本第二次占领时期,改名为忠海町浴场。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收回胶澳(今青岛),筹办每年一届祭海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陆续增添了一些设备,有官建的、民建的10多间木板房(更衣室)、在海上建造了浮台、简易跳台、码头、舢舨、救生圈并完善了抢险、救生设备。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青岛特别市市长沈鸿烈,将浴场西北角的海军航空队迁至团岛,改名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之后浴场范围扩大,有男女更衣室各30间,浴场内修建饭店、冷饮室、舞厅、酒吧、旅社、咖啡室、音乐台等娱乐休憩场所,把一些空地布置成花园及儿童运动场,其设施之完备,环境之优越,居青岛各浴场之首。附近建起了东海、白马、百乐门饭店,中外官僚、资本家在此避暑,每天入浴者1000余人,使浴场出现了畸形繁荣景象。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黄色音乐充满浴场,流氓地痞横行其间,乌烟瘴气不堪入目。由于日寇修筑工事,第一海水浴场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更衣室增至300多间,劳苦大众入浴者较少。后不少私人设更衣室和开办租小船业务,入冬更衣室变成住户。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受台风影响,第一海水浴场遭到破坏。青岛解放后,人民政府经过多次翻建、扩建,浴场面貌为之一新,入浴者逐年递增,成了人民群众的乐园。1953年建起了距岸20米的两个新跳台,更衣室增至500多间,设置了防鲨网,建起了救护队、医疗站和安全了望台,市财政局第年拨款3—4万元予以维修。1965年由于更衣室过于陈旧,市政府拨款进行了局部改建,增添更衣室3栋 (每栋5间)、冲水处2处,重建了浴场办公楼,其中包括医疗室、公安派出所、广播室、会议室、了望台等设施。为了适应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198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迁走浴场的144户居民,拆除更衣室,重建海水浴场,把改造第一海水浴场列为1984年的城市建设的10件大事之一,成立第一海水浴场重点工程指挥部。1984年3月9日开工,6月26日竣工,只用了108天就建成了造型美观、独具风格的海水浴场新建后的第一海水浴场,有63个各种造型的单体建筑,其中浴场办公室、了望塔、冲水处、厕所等公用建筑13处,共1.99万平方米,维修原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由原来7000平方米扩展到20300平方米,沙滩面积由原来的1.18公顷扩大到2.4公顷。沿沙滩外侧是一幢幢造型新颖、风格多样的更衣室,有塔形、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色彩艳丽明快,宛如一个童话世界。夏季,这里每天可接纳游泳者20万人次,是避暑消夏的极好去处,成为广大群众和中外游客游泳、浏览、休息、娱乐、具有特色的风景游览区。 第二海水浴第二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东侧的太平湾内西侧,与八大关别墅区相邻。原址为青岛军用重地,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迁移,辟为海水浴场,称为山海关路海水浴场,后来改称青岛第二海水浴场,夏季为内部专用浴场,采取封闭式管理,其他季节均可自由出入。第二海水浴场北部有—湾莲花池和一个花园。 第三海水浴场 第三海水浴场位于太平湾内的太平角东面,又称太平角海水浴场,也叫山海天海水浴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依山而建,有自然风光。规模虽不大,但海水却异常清澈。沙滩上建有一幢幢风格多样的更衣室,更衣室冲浴的水是热水,对不习惯冷水冲浴者尤为适宜。 第四海水浴场 第四海水浴场位于大湛山村南侧海域的湛山湾畔,又称湛山海水浴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扩建,闲置多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难以寻着踪迹。 第五海水浴场 第五海水浴场位于后海小港湾,青岛盐化厂和青岛前进工厂旧址,初建时为船渠浴场,第一次日占时期为会员浴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称为青岛第五海水浴场,第二次日占时期仍称会员浴场,抗战胜利后仍为青岛第五海水浴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渐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部分地段仍可游泳,此后由于后海海岸改造而彻底消失。 第六海水浴场 第六海水浴场位于青岛湾内栈桥西侧,又称栈桥海水浴场,又因地处太平路,也称太平浴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7月12日在这里举办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游泳赛受市民青睐。1934年、1987年重修,为我市配套齐全的第二大海水浴场。浴场面积较小,可同时容纳上千游客戏水,沙滩的沙子大部分是新换的,沙质细软,尤其适合沙滩嬉戏。第六海水浴场距离小青岛远,每到夜晚都能看到小青岛上的导航灯光影与浴场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如痴如醉的夜景。2013年5月27日早晨,青岛遭暴雨袭击,百年栈桥中部在巨浪的连续侵袭下发生坍塌,早已彻底重建,如今的栈桥已不是当年的旧物。 第七海水浴场 第七海水浴场位于后海湖岛村海域,也称湖岛海水浴场,与青岛发电厂的海水冷却池只有一道矮墙相隔。潮间带是一层细碎的石子,水下却是柔软的海砂,由于海砂中含有发电厂烟囱落下的粉煤灰,退潮后的沙滩是黑色的。海水浴场的规模不大,沙滩呈南北走向,在南边海中有一道石砌的挡浪坝,石滩上散落着几间简易的棚户式的更衣室。浴场在夏天多数的日子里是风平浪静的,没有第一海水浴场那样的拍岸浪。随着环海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电厂的扩建,胡岛村已全部拆迁,当年的海水浴场早已不见踪影。 第八海水浴场 第八海水浴场位于李村河入海口铁路桥下,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5年浴场搬到国棉六厂海池子,涨潮时海水灌满池子,退潮时有专人管理把大闸关上,所以不管什么时间游泳,海水总是满满的。海池子大坝成了跳水表演的舞台,人们乐此不疲地爬上跳下。1971年沧口游泳班成立,连续多年保持市少年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跳水冠军很多从沧口海水浴场走向世界。1990年胶州湾高速公路建成隔断大海,第八海水浴场早已不见踪迹。
城市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