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论坛

帖子18682260

进入论坛

道路是公共的,为什么只给有车的免费停车?

青岛银行的客户

楼主11-05 08:39

道路是公共的,为什么只给有车的免费停车?
建议公共道路上的泊位,改为收费泊位。
取消免费泊位。
不患寡,患不均。
为什么有的人在公共道路上可以免费停车,有的人就不行。目前公共免费泊位相对收费泊位也较少。
建议全部取消免费泊位,一律收费停车。
青岛论坛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6条)

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因为任何公共政策的成功,最终都依赖于公众的理解和接受。让人们从心理上接受“公共资源收费”的观念,远比制定政策本身更复杂。这需要一套综合的策略,核心在于 ​​“变管理为服务,变强制为引导”​。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策略和沟通角度,可以帮助逐步构建社会共识:

一、 核心策略:转变沟通视角,从“惩罚”到“共赢”
不要将收费停车宣传为“政府要收钱”,而是要清晰地阐述它能为每一位市民​(包括有车族和无车族)带来的具体好处。

​1. 对“有车一族”:强调收费是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沟通话术:​​ “您是否曾为找不到车位而烦恼?收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车位‘流动’起来,确保您在有临时办事需求时,有很大机会能找到空位。这相当于用少量费用,购买了一个‘可预期的停车机会’,省去了您盲目绕行的时间和油费。”
​利益点:​​ ​提高车位可得性、节省寻找时间、体验确定性。​​
​2. 对“周边居民和商户”:强调收费是为了改善“您的环境”​​

​沟通话术:​​ “收费可以有效避免‘僵尸车’长期占用您门店或家附近的车位。让顾客的车、访客的车能够停进来,直接促进生意、方便生活。同时,减少路边长期停车,也能让街道更整洁、交通更顺畅,提升整个社区的环境品质。”
​利益点:​​ 释放被长期占用的车位、改善营商环境、提升社区安全和美观。
​3. 对“所有市民”(包括无车族):强调收费是为了“更公平的城市”​​

​沟通话术:​​ “道路资源属于所有人。收费体现了‘谁使用,谁付费’的公平原则,并将这部分收入用于改善所有人的出行环境,比如补贴公交车票价、修建更宽的自行车道和更舒适的人行道。这是用开车者的费用,改善全体市民的交通。”
​利益点:​​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
二、 关键措施:用透明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信任
光说不练假把式。必须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来证明收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收入透明化:​​ 定期公布停车费收入总额和详细用途(例如:XX%用于公共交通补贴,XX%用于道路养护,XX%用于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让市民亲眼看到“我的钱用在了哪里”,这是消除“政府只想赚钱”质疑的最有力武器。
​管理精细化:​​
​差异化定价:​​ 中心区贵、外围区便宜;白天贵、夜晚便宜。体现政策的精细和人性化。
​科技赋能:​​ 开发便捷的App,提供实时空车位查询、导航、无感支付(ETC、扫码)等功能,极大提升停车体验,让用户觉得“钱花得值”。
​设置免费时长:​​ 普遍推行前15-30分钟免费政策,满足如厕、取钱、接送等真正短时临时需求,体现政策温度。
三、 具体实施路径:循序渐进,示范引领
​从试点开始:​​ 选择停车矛盾最突出、民意反映最强烈的区域(如核心商业区、老旧小区)先行试点。用试点区域的显著改善(如车位好找了、道路通畅了)作为说服其他区域的活广告。
​广泛征求意见:​​ 在政策出台前,通过听证会、社区议事会、网络问卷等形式,真诚听取各方意见,让市民感受到被尊重,政策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
​善用媒体和舆论领袖:​​ 邀请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意见领袖参观智慧停车管理中心,解读政策初衷和数据,通过他们影响更广泛的群体。
总结
让人们接受收费停车,本质上是一个 ​​“社会营销”​​ 的过程。我们需要推销的不是“收费”这个行为本身,而是 ​​“一个更有序、更高效、更公平的城市停车环境”​​ 这个美好愿景。

​成功的公式是:清晰的公共利益承诺 + 透明的资金管理 + 便捷的用户体验 + 循序渐进的沟通策略。​​

当市民切实感受到,收费停车带来的便利(容易找到车位)远远大于免费的代价(浪费时间、无处可停)时,观念自然会逐渐转变。这是一个从“理解”到“接受”,再到“习惯”的长期过程,需要政府的耐心、智慧和诚信。

问了一下腾讯元宝

道路是公共的,为什么只给有车的免费停车?建议公共道路上的泊位,改为收费泊位。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犀利,也切中了当前城市停车管理中的一个核心矛盾。感谢您从另一个角度贡献了宝贵的思考。

您的主张——​“公共道路上的泊位,应改为收费泊位”​——实际上正是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为了缓解停车难、治理交通拥堵而采取的主流策略。这与我们之前讨论的“免费派”观点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和平衡。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支持收费的核心理由,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您的建议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纳。

为什么收费泊位是更高效的管理工具?
​核心目的:提升公共资源的周转率与使用效率​
​避免“僵尸车”占位:​​ 免费泊位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车辆长期停放,沦为“私人专属车位”。而收费,特别是“累进费率”(停得越久,单位时间费用越高),能有效促使车主办完事尽快驶离,让同一个车位在一天内服务更多车辆(例如,服务10个临时办事的车主,而非1个停一整天的车主)。这才是对公共资源更公平、更高效的利用。
​价格杠杆:引导车辆停放至更合适的区域​
​优化交通结构:​​ 城市核心区土地资源极其宝贵,路边泊位不应是廉价的长期停车场。通过收费,可以引导需要长时间停放的车辆进入地下车库、停车场楼等专用设施,把宝贵的路边空间留给真正有短时、临时需求的车辆(如送货、接送、临时办事),从而减少车辆因寻找免费车位而产生的“巡泊交通”,缓解主干道拥堵。
​体现“使用者付费”的公平原则​
​谁使用,谁承担成本:​​ 道路的建设和维护资金来源于全体纳税人。免费路边停车,实质上是让全体市民(包括大量无车族)为少数车主的停车便利提供了补贴。收费可以将这部分管理成本更直接地由使用者承担,更为公平。
​促进交通方式多元化:​​ 收费政策产生的收益,按规定应用于改善公共交通、骑行和步行环境。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市民选择更绿色、高效的出行方式,对于减少拥堵、降低污染有长远益处,最终惠及所有市民。
如何让收费政策更科学、更得民心?
一个成功的收费政策,关键在于设计,以避免公众“只收费、不管理”的诟病。您的建议要落到实处,需要一套精细化的方案:

​差异化定价:​​ 不应“一刀切”。核心商业区收费应高于非核心区;白天收费,夜间可免费或低价;短时临时停车费率低,长时间停车费率高等。
​收入透明化与专用化:​​ 这是消除公众疑虑的关键。收费收入必须公开透明,并明确规定用于道路交通改善、公共交通补贴、市政设施养护等民生领域,真正做到“取之于车,用之于行”。
​科技赋能提升体验:​​ 采用智慧停车系统,提供手机App查询空位、无感支付等功能,减少收费带来的不便感。
结论
您的建议 ​​“将免费泊位改为收费泊位”​​ ,并不是在剥夺市民的福利,而是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将一种被低效占用的“公共福利”,转变为一种被高效管理的 ​​“公共服务”​。

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宏大的公共利益:​让城市的道路通行更顺畅,让停车资源更公平地被使用,让城市交通系统更可持续。​​

因此,您的思考方向与现代城市治理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这不再是一个“免费”与“收费”的简单二元选择题,而是一个关于 ​​“如何更智慧、更公平地分配我们有限的公共空间”​​ 的深刻命题。感谢您提出了这个极具建设性的视角!

因为人家交了车辆购置税,并且每年都交车船税,加油还交着增值税,而你什么也没有贡献。

青岛银行的客户: 所以,有车的就应该随意免费停车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扫码下载青岛新闻客户端

爆料100%有奖 奖金最高万元

我说两句

打开青岛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