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愁绪当中有高兴,在高兴之中有奋斗,在奋斗之中有眼泪,人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这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对塑造她的演员宋佳,说的一番发自肺腑,极富哲理的话。宋佳说“我看着她,她的眼睛亮亮的。”
张桂梅的眼睛何以亮亮的?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定论审视,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她的心灵是美美的。心灵美美的,眼睛亮亮的张桂梅,在愁绪当中制造高兴,在高兴之中锐意奋斗,在奋斗之中流下满足的眼泪。人生对她而言,无处不修行,无处不奋斗,无处不奉献,无处不精彩,无处不飞花,无处不珍惜。
张桂梅之所以把人生悟得如此通透,并非她有多么聪明,亦非她有多么智慧,只是因为她深知活着的意义,她彻悟生存的价值,她懂得慈爱的博大,她真解“酸甜苦辣咸”之人生五味的不可或缺。是的,无论权贵阶层,还是草根一族,谁都休想挑选好的、抛弃坏的,“酸甜苦辣咸”都必须得尝遍,否则,就是残缺不全的人生。
纵观张桂梅的人生轨迹,用“三级跳”成就她由“莫名”到“美名”的华丽转身,比较准确。
第一跳如此之远:从牡丹江到丽江--在愁绪当中有高兴。出生在东北牡丹江的她,不满17岁就只身赴远3000公里之外的云南支援边疆建设。人生地不熟,虽然有姐姐在那里,也属于有依无靠。可以说,张桂梅的命运是多舛的,张桂梅的人生是顺逆交织的。经过几年支边磨练,苦尽甘来,她有幸抓住了改变命运的好机会,1988年31岁的张桂梅迈进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门。在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苦读,获得大专学历。毕业后进入大理喜洲一中任教。正当她满心欢喜、满怀希望地笑对美好未来,因教育结缘牵手、为教学彼此支持的爱人董玉汉,却罹患胃癌于1996年不幸去逝。愁肠欲断的张桂梅,很快就修复好心情、平复好心境、调整好心态,因为她早就读懂了老董的心愿:为了孩子们决不能倒下。她说“想想曾经有爱人老董的陪伴和支持,我由衷的满足和高兴”。
第二跳如此之艰:从大理喜洲一中到华坪女高--在高兴之中有奋斗。丧夫后的张桂梅,于怆然中觉醒,于悲伤中站立。不久她离开大理,调往更需要她的华坪县,创办华坪女高,将个人的万般悲痛,转化为投身贫弱女孩教育的无限动力。她说“不教孩子就对不起老董”。2008年创办全国首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起步之初,可谓十分艰难,经费紧缺、师资不足、管理遇困、八方不畅。然而。这些都没有能够难倒信仰坚定、信念坚固、信心坚挺的张桂梅,经年奔波,不厌其烦,无私又无畏的张桂梅,居然把诸多难关都攻克了。每天看着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学校她怎能不欣喜自豪,每天有可爱的学生伴行她倍感幸福满满,如今,华坪女高已然成为她的生命根系,华坪女生无疑是她最亲的人。截至2025年,17年间,华坪女高1804名贫困女孩考入大学。张桂梅没有亲生子女,但她通过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177个孩子,并被上千名学生亲切称为“张妈妈”。她无比自豪地说“因为我没有孩子,所以我有了更多的孩子”。
第三跳如此之魅:从三尺讲台到国家最高领奖台--在奋斗之中有眼泪。我理解张桂梅所说的眼泪,并非都是悲苦的泪,更多的是高兴的泪、激动的泪、感恩的泪、自豪的泪。说张桂梅以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国之江山社稷,并不为过。因为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关国大业。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张桂梅始终把自己的视线,放在贫困家庭的女孩身上,坚持把精力投入到助力华坪女生们顺利完成学业上。她用绝美的心灵,哺育着一批批贫苦女孩们健康成长。一个温暖的拥抱,解除了女孩们原本的羞涩;一句真挚的祝愿,激发了女孩们初始的动力;一次掏心的家访,释然了家长们纠结的心情。张桂梅以创办全国首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而闻名。而这期间她所流下的心酸与激动泪水岂止是1800回。由于业绩突出,影响广泛,张桂梅先后荣获共和国“七一勋章”、中国“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殊荣。
张桂梅,您创新了一种模式、您演绎了一段传奇、您华美一个时代。传承您,是为了让您这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赞美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为您荣光;书写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您;学习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成为您。致敬张桂梅!
青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