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古今皆然。从“悬壶济世”的古训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医德医风始终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灵魂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影响着社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信任度,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
筑牢思想根基,让职业初心扎根铸魂
医德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要通过常态化学习教育,将医学伦理、职业规范融入医务人员培养全过程,从入职宣誓到日常培训,反复强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使命感。同时,挖掘宣传身边的医德榜样,用“拒收红包”“深夜会诊”“长期帮扶困难患者”等真实故事,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可感可知,引导医务人员在对比中见贤思齐,在实践中涵养初心。
完善制度保障,用刚性约束划定底线
制度是医德医风的“防火墙”。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明确诊疗流程、沟通准则、廉洁从业等具体要求,让医务人员知道“可为”与“不可为”。完善医德考评机制,将患者满意度、服务态度、廉洁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此外,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收受回扣、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零容忍”,通过严肃查处发挥警示作用,让制度红线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优化执业环境,为医者仁心保驾护航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医德医风生长的沃土。要通过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减少因超负荷工作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加强医患沟通平台建设,普及医疗常识,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依法打击医闹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让医务人员能够安心执业。当医务人员感受到职业尊严与社会尊重,自然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将善意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凝聚社会合力,让尊医重卫蔚然成风
医德医风建设不是行业内部的“独角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媒体应客观报道医疗行业,既曝光不良现象,也宣传医者奉献,避免过度渲染负面新闻;公众要理性看待医疗服务的局限性,理解医学不是“万能神药”,建立起基于信任的医患关系;政府部门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平衡区域医疗资源,从根本上减少因资源紧张引发的矛盾。唯有多方携手,才能营造出“医者尽心、患者放心、社会暖心”的良好生态。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医德医风则是衡量这项事业温度的标尺。从思想上引导、制度上规范、环境上保障、社会上协同,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必能让医德之光照亮每一个诊疗瞬间,让健康中国的建设之路更加温暖坚实。
青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