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教育生态中,家庭教育已从幕后走到台前,其战略价值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
当教育场域从学校延伸至家庭,当代父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角色转型挑战:在规训与自由的天平上,如何精准定位教育支点?在守护与放飞的经纬中,怎样编织出既不窒息成长空间又能提供安全感的教养网络?
这些关于教育边界的叩问,实质是现代父母在代际传承使命与个体成长规律间的深刻思辨。
家庭教育的艺术性,正体现在对\"度\"的哲学把握。它既非事无巨细的管控牢笼,亦非放任自流的真空地带。而是需要建立\"导航式教育\"新思维。
父母既要做孩子成长航程中的灯塔,用原则底线划定安全水域;又要化身灵活的舵手,在风浪变化中适时调整教育航向;更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同行者,与子女在知识获取、价值澄清、人格完善的航程中彼此照亮。
这种教育分寸的拿捏,考验着每个家庭的教养智慧,也折射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刻度。
01 “直升机”和“甩手掌柜”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另一类是“甩手掌柜”的状态,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
“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利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孩子才能在成长中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02 表率、习惯和情绪,是家长的责任
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
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鉴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仅对孩子说教往往没有效果,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映射的是家长的问题。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对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吗?我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03 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时没有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不要动不动就“下结论”或“贴标签”。
爱好阅读的习惯,是通向优秀的路径。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练好阅读的童子功,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
最好能引导孩子练就一两项能伴随终身的体育特长或技能。父亲在运动方面有先天优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多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青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