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
- 允许孩子在合理范围内自己做决定,比如“今天先做数学作业还是语文作业?”“周末想先去公园还是先看书?”
- 避免过度控制,减少“必须”“应该”等命令式语言,用“你觉得这样做怎么样?”引导孩子思考。
2. 让孩子体验“做成事”的成就感
- 把目标拆解成小步骤,比如学系鞋带,先练“穿过洞洞”,再练“拉紧”,每完成一步就及时肯定,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
-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比如孩子画画时,不说“画得真像”,而是说“你观察到树叶有不同的颜色,这点很棒”,让孩子重视努力的细节。
3. 连接兴趣与目标
- 从孩子的喜好出发引导学习,比如喜欢恐龙的孩子,可通过读恐龙绘本认识汉字,用恐龙模型学数学计数。
- 帮助孩子发现做事的意义,比如“整理玩具能让你下次更快找到喜欢的车车”,让他们明白行为的价值。
4. 营造支持性环境
- 父母做好榜样,比如自己看书、运动,而非沉迷手机,孩子会潜移默化模仿积极行为。
- 少批评多倾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先问“你需要什么帮助?”,而非指责“怎么又做不好”,让孩子敢于尝试而不怕犯错。
内驱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等待孩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关键是让他们在做事中感受到快乐和自我价值。❤️
青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