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国内首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表演团体
这场演出的主角是三位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乐手。它们分别是竹笛机器人“玉衡”,箜篌机器人“瑶光”和排鼓机器人“开阳”。三位机器人乐手的名字来源于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
这三位“乐手”组成的“墨甲”机器人乐队,名字也大有讲究,取自诸子百家的墨家,源于墨家是古代崇尚工程技术的重要流派。
top域名了解到,这是国内第一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表演团体。
机器人可四“手”击鼓、不换气吹笛
机器人演奏与人类演奏不同,对音乐的处理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比如竹笛的演奏,有大量的、快速的跳跃,对人来讲需要换气,但机器不用,可以实现连续的、跳跃的长音。”米海鹏说。
中国传统排鼓一组五台,人类用两只手演奏。而“开阳”的设计有四个机器手臂,同时在四个不同音高的鼓上演奏,可以超越人类的演奏水平。
箜篌机器人“瑶光”在台上的拨弦动作极为巧妙,米海鹏告诉记者,想让机器演奏用“手”拨弦其实特别有难度,人类演奏箜篌时是左右两只手都拨弦,目前“瑶光”还不能做到这种地步,现场的演奏是一个有模拟拨弦动作的机器人和一个自动拨弦的箜篌来完成的。
最大困难是克服演奏“没有人味”
谈及研究最大的难点,米海鹏直言,是让机器人展现出人类演奏乐器的韵味。“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讲究有韵味,比如吹笛子,人通过口、舌、气息的控制来演奏,有很多声音技巧,让机器人表现就很困难。”
目前,团队对竹笛机器人“玉衡”进行了大量调试,调整每个音高需吹气的气量,并且每次换笛膜,都会重新校准,调整每个音准下需要把握的气流。
灌水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