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学毕业季,无论是985、211,还是二本、三本、大专,都一股脑的从象牙塔钻进了人才市场的大熔炉中。最近笔者听身边的小李发了一通牢骚,小李是一所211大学今年应届毕业生,实习结束之后,他回到老家所在的城市求职。结果,面试的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了问题。其实应该说面试很顺利,可是,在谈到薪资待遇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一个月3000,工作时间996。”面试官一直和小李说,年轻人不要在意钱,也不要在意加班,更不要太注重工资,对于年轻人来说,机会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小李迷茫了,对年轻人来说机会和成长真的是最重要的吗?
我们认为,不妨可以站在两个角色上看这个问题。
站在企业主的角度上:加班首先是员工和企业对于这件事的共识问题。有的招聘者,总是将自己的姿态摆得很高,觉得他能面试你,他能录用你,就是你最大的恩赐,就是你最大的机会,你还敢跟他谈工资?还敢嫌弃工资低待遇低?殊不知,这样的招聘者是招不到优秀人才,也招不到稳定员工。企业需要在招聘或日常管理沟通时清楚地告知员工所处阶段及能够给予的最大空间,一定要让员工理解或者达成共识――公司提出的加班是需要花费额外时间确保竞争力,使得企业在行业中能够存活下来。这是一个双方信任和理解的过程。企业应当尽可能减少员工加班情况,不要鼓励加班,如果面对不得以的加班情况,企业一定要把员工保障做好。比如营造相对良好的环境氛围,添加运动设施,包括未来一些轮岗轮休等,千万不要将员工的默默奉献,当作理所当然的事,这会让员工认为公司是压榨型公司。那么就会导致员工慢慢失去忠诚度,得不偿失。
从员工角度而言:如果你加入一家初创型的公司和团队,你应该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可能混淆在一起。如果你特别想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除非是一些大厂或者一些相对规范的企业会做得较为明确,否则很难做到。
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接受996,就代表你不能吃苦,代表你没有发展前景。的确,年轻人需要吃苦,年轻人也不怕吃苦。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了就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公司可以996,可以让加班,但是,对应的薪资和待遇一定要跟上。不可能一个月拿着3000多块钱,还天天996,天天加班,天天拼命工作。
爱 琅 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