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这个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边是市民在无奈之下陆陆续续购买电动车,一边是公交企业说没有营收,空载率很高。
城区公交发车间隔过大,市民难以付出过长的时间成本,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就会转而用其它出行方式代替。在胶南市区,电动车比公交车多太多就是很好的印证。当越来越多以前都坐公交车,现在坐不上了的乘客都买上了电动车,整体上对公交车的依赖程度不可避免就降低了。表现为,客流降低,班次减少。但客流降低是个现象,不是原因。
一座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代表这座城市公交线网服务范围内乘客出行选择公交的普遍程度。我想首先说明的是,市民的出行需求是定的,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就会想办法通过那种方式实现。哪一座县城电动车多,往往其公交是很薄弱的;哪个地方电动车少,往往公交是比较完善的。所以决策者对于这一点,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地铁开通→客流降低→减少班次”,这样的论断是不到位的、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的。
新区一共才2条地铁,温馨巴士偌大的服务范围下,一天的客流仅有6万人次,是真情巴士的五分之一,是正常状态吗?时至今日还归结为疫情影响,能服众吗?除非是疫情非常严峻,足不出户,通勤都不通勤了的情况下,客流会非常稀少。
而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近半年以来,或者从去年?较长时间以来,认为没有那么大的乘车需求,就减少了班次,客流不大,发车班次减少了就没恢复到正常水平,时至前几日还在找疫情的理由,令人汗颜!疫情不结束,公交车不恢复吗?
所以,街上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就是市民已经不通过公交车实现出行目的的直接体现,需求体现在马路上,公交分担的明显少了。但这个现象,前期显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举个例子,从凤凰山路地铁站到董家庄这一线,几站路的距离,215路方便的情况下,谁会单独买个电动车?而现在215路一个半小时的发车间隔,上下班的场景下,谁去等?
我相信肯定有领导经常经过凤凰山路地铁站,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这种情况下,如果领导没有意识到,这是公交班次太少,已经有大片居民需求满足不了,导致居民都自发购买电动车而完成“最后一公里”了,这是自家的公交保障没跟上,服务和监管缺位导致的,那恐怕中间有的环节确实出了问题,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公交应有的接驳功能、兜底的作用没有了,应该立即改正,不然会陷入恶性循环,而这恰恰说明了客流和需求还在。多发公交车,拉到的乘客就会多一点,冒险骑电动车的市民就会少一点。
这个账,市民都算的很清楚,也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没有很复杂的东西。但是刚来分管公交工作的王局长做客FM926时说,刚来一个多月了,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个,公交不发车,拉不到人,越拉不到人越减班次,越减班次越没客流,但不能总拿客流说事。说明主管单位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了解到最真实的声音,脑回路和市民群众一直不在一条线上。
这也是封先生前几天在FM926上提到的,如果王局长能够亲自调研,问题一定能很快解决,能有不一样的结果和效率。由衷敬佩封先生,从头到尾一个一个全都说在重点上,字字珠玑。也敬佩王局长,面对问题不回避,雷厉风行,最近已能看到改观,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新的希望。
今年3月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4月就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了,黄岛论坛中时有坛友反映公交班次少的问题,公交办的回复都在说疫情影响,和“查看西海岸公交e行APP的发车时间”。
从楼主的数据上,和现在面上有这么大的反应看来,公交办对于实际情况的掌握的确是有些滞后的。
今年4月,即墨的城乡和镇村公交都已经恢复正常运行时刻了,所有线路按点发车,客流很好。我4月下旬在丰城乘坐了镇村318、319路,都是满座的状态,人家镇村公交有的一天也是四五班车,但发车准点,及时恢复,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公交兜底,客流稳定,。所以不要再说什么疫情影响,大家都明白,说的次数多了,同样的问题就不愿意再重复说了,就去买个电动车了。
其实主管单位应该感到庆幸,正是因为大部分市民对于公交出行的需求和诉求还在,也有黄岛论坛这么直接沟通,畅所欲言的渠道,我们才能一起力挽狂澜。
市民为什么去等公交车,一个预设的前提是公交车能在我收费亮码的基础上把我拉到所在的地方,能在我接受的等待范围内有车。市民看APP上的发车时刻也一样有预设的前提,就是默认相信这个时刻是对的,是可信的。但我昨天看777路金牛科技17:40的末班车一直没有显示出来,如果我在董家口管委坐车,我就不知道发了没有。我在保税区西门坐308路,好几次遇到308从青大附院出来不按点发车,这种情况遇到多次后我就不信发车时间了啊,而且有一种草鸡的感觉。709和777现在一天都只有三四班,这种情况下我无车可坐,只能看72路什么时候发车,坐72路了。对于温馨巴士来讲,只看到709和777一天6班没有人了,减到一天4班,客流说事,摸不到这个情况的。需求在吗?在,满足了吗?满足不了。而还有很多地方,线路没有72+709+777这么多啊,那样,就真的没法坐了。
像平度,也有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但平度的大部分村民基本上不依赖公交车出行,都不知道骑电动车,甚至开拖拉机。我老家村里一大半人从公交一体化到现在连哪有公交站牌都不知道,知道的也说,一天就两三班车,跟没有一样,手机上能看到下一班发车时间但有时候也不准,你要愿意等两三个小时你就去等。
平度公交城乡一体化刚完成的时候,班次比现在多,坐车比现在容易。但慢慢的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没人依赖公交车了, 根本上是没人相信公交车了。
所以现在的平度的城乡支线和镇村公交,包括南村公交,客流基本为0。发车也是空车,没人坐,那才是真正的真金白银完全白扔。而且不发还不行,不发那就意味着停运了,性质不一样。几乎所有人都骑电动车或者三蹦子出行。平度更没有调研,平度论坛更没有这些能和管理层直接对话的功能。这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大家还在呼吁、期待公交也和生产生活秩序一样尽早恢复到正常水平,真的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不过,温馨巴士也有其难言之隐,我坐过许多次西海岸温馨巴士,只有一次513和一次523是站着,其他所有次都是坐着。单车满载率确实不如其他企业那么多,我认为这是地域特性决定的。地方财政不宽裕,很容易在公交上体现出来,在这一点上,现在的新形势确实考验管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