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和氏之璧源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汉·王符《潜夫论·论荣》)
【大意】
和氏璧源自含有玉的矿石,隋珠则产自蛤蜊。意指许多杰出的人物都出身低微,因此不能有所轻视。
【延展】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挖掘出了一块璞玉。于是,他捧着这块璞想奉献给厉王。厉王不懂玉器,也不知道璞中是否含有宝玉,于是就召来一位玉匠,对这块璞进行鉴定。玉匠看了璞后对厉王说:“禀告陛下,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了非常生气,以欺君之罪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开了宫殿。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和氏又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给武王。武王也不懂玉器,找了位玉匠鉴定那块璞中是否含有宝玉。不幸的是,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氏又因欺君之罪,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把泪水都哭干了,眼里哭出血来。
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看到和氏悲惨的模样,都非常同情,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快便被文王知道了。
文王很好奇,便派人到楚山察看。那差官见了和氏,说:“天下被砍脚的人很多很多,为什么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自己双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知道原因后,便命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藏着一块宝玉。后来,玉石被雕琢成璧,文王给它取名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关于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应该是成语——完璧归赵,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后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后来秦王统一天下,把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并永传后世,象征着皇权与地位。和氏璧影响了中国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华玉文化。
易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