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氏春秋·察传》)
【大意】
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不能不分清楚。
【延展】
战国时,魏文侯任命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上任之前,向魏文侯告别。魏文侯对他说:“去吧,祝你成功,也祝你成名。”
西门豹问道:“成功成名可有什么方法吗?”
魏文侯说:“有。到一个地方去做那里的地方官,首先要尊重当地的年老长辈,听取贤良人士的建议,把他们当作老师一样。同时要注意不爱恭维专爱批评的那些人的意见,细细考察他的意见是否正确。因为好人和坏人、善意和恶意、正确和错误,有时是不容易辨别的!”
魏文侯还说:“有许多东西是外观相类而实质不同。例如莠草的幼苗很像禾稻,黧牛毛色黑中带黄就像老虎,一根白骨有时会被当作象牙,一块石头有时会被当作白玉,这都似是而非。要辨别是非,需要细细考察。”
社会是复杂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一眼就能看个明白的。面对那些似是而非,似好而坏的言谈与行为,就需要我们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缺乏果断干练的作风,便会经常贻误时机,无法将事情处理好。
易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