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大意】
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很有别具一格的意味。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推陈出新正是一条创新的原则。“推陈”包括对旧知识、旧经验的继承,同时包含对原有基础的超越。在旧基础上的“出新”,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一种前进与发展,自有其独到之处。
【延展】
鸽子象征和平源于西方《圣经·创世纪》。故事讲的是大地曾被洪水淹没,留在方舟里的诺亚,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经退去。当鸽子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根翠绿色的橄榄枝,这似乎是一个信息:洪水已经退去,大地恢复生机了,一切都和平了!于是,西方便一直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1949年4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北京也于1952年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积极参加,并画了一幅飞翔的鸽子的版画,且被巴黎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作为会标,一时“和平鸽”在世界各地风靡起来。
在世界和平运动潮流的影响下,齐白石也将和平鸽作为其绘画的题材。他曾于院中饲养鸽子以观察其神态,也曾向好友梅兰芳请教鸽子的生活习性,弟子胡橐也拿了毕加索画的鸽子给他作参考,齐白石看了以后,发现毕加索画的鸽子翅膀是虚的,表示飞翔中的震动。为了不局限于这种表现方式,齐白石打算用中国传统的笔墨手法来表现鸽子的各种动态。
不同于西方鸽子与橄榄枝的组合模式,齐白石笔下的鸽子是按照中国传统书画元素来表现的。《和平》图作于1953年,为齐白石晚年的精心之作。画面中下部花青淡墨荷叶,以浓墨画荷梗及茨菰,其上红荷初绽,似乎有清香隐隐溢来。图上部重墨画鸽,昂首展翅,意态从容安详。整幅画用笔苍浑厚重,墨色简洁明快,相得益彰,是齐白石红花墨叶画法的成功之例。
齐白石笔下的和平鸽题材作品形神兼备,堪称极品,很好地反映了“和平”这一主题。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为表彰齐白石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为其颁发了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
齐白石在其艺术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面对已经取得的各种成功,从不自满。他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绘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孜孜不倦地自我突破,推陈出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易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