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明·王守仁《传习录》)
【大意】
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若要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
【延展】
北魏孝文帝时的高遵,当过齐州刺史,后来到京都洛阳当了中书令。他每次休假回家,都是车马成队,随从一百多人。回家后就逼着地方官员和老百姓给他送礼。半月时间他家里已是绸缎千匹,礼品满屋。高遵还不满足,常常叫他的随从去登门要礼。高遵的妻子明氏和亲属也倚仗高遵的势力,巧取豪夺百姓的财物,残害良民。
孝文帝闻知此事要亲自去检查他。高遵听说后离开齐州来到建邺朝见孝文帝,他对孝文帝说:“臣下绝对没有贪赃和奢侈行为,别人所说的都不是事实。”孝文帝警告他说:“从前济阴王贪赃枉法,尚且没有逃脱法网,像你这样的人还能逃脱法网吗?今后办事要小心谨慎。”高遵当即表示要牢记皇帝的告诫。可是回到齐州以后,依然和以前一样胡做非为。齐州人孟僧振到京都洛阳告发高遵的罪行,孝文帝命廷尉邓述把高遵逮捕入狱,经过调查核实,赐高遵死罪。高遵不反省自己的罪行,反而埋怨妻子明氏和亲属们害了他。事见《北史·列传十九》。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能够知道自己缺点的人,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高道德操行,不再重蹈覆辙。反之,那些时常认为自己完美无缺,并不断文过饰非的人,由于始终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往往会跌入自己亲手设置的陷井,难以自拔。可见,人什么时候能够正确面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什么时候才能让自身的劣根性及时刹车,才能从给人生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恶性循环里逃脱出来。
易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