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大意】
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
【延展】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其实,很可能古时只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无其他的含义。周人用栗,可能只是周人居住的地方漫山遍野是栗,且栗木苍老坚久,适宜做神主牌,并无“使民战栗”的意思。
于是孔子把宰我叫来进行了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 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展现了夫子待人的宽厚、仁爱,也用善于原谅但不忘教诲的态度给弟子以警戒,又不致让他过分难堪和不安,实为润物细无声般循循善诱的典范。
易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