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战国·屈原《橘颂》)
【大意】
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或过失。你那无私的品行哟,恰可与天地比德。
【延展】
许衡是中国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许衡在思想、教育、历法、哲学、政治、文学、医学、历史、经济、数学、民俗等方面皆有颇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是我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许衡及由其所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许衡文化,愈来愈昭示出勃勃的生机。
《元史》有载,许衡号鲁斋,生于金末元初的乱世,他的祖籍在怀州河内李封村。公元1208年,许衡的父母为避战乱,迁居新郑城西阳缓里,次年9月29日,许衡降生于此。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铁蹄踏进新郑,24岁的许衡跟随众人逃难,许衡曾经经过河阳,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许衡一定遵照风俗礼仪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许衡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这是范仲淹《瀑布》诗中的前四句。诗的大意是:迥然不同于寻常溪流的瀑布,从高山之巅直流而下的时候,是何等气势、何等清直。可经过千回百转流入大海时,不知是否还能保持自身的清纯不污?无论一生如何坎坷,却能至死清纯不污,如此纯粹的人生起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慎独。守身自律,有人监督和没人监督一个样。二是慎微。注重小节,不以恶小而为之。三是慎众。常怀一颗瀑布清泉之心,众人染指我独清。
易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