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霞光

帖子240813

进入论坛

父亲的爱好

柳韵

楼主2021-06-18 09:06

     2009年的腊月,父亲以96岁的高龄仙逝。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我发现了几张旧式老唱片。这使我记起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家里曾经有一架老式留声机。这架留声机必须用手摇动上足弦后,才能转动起来,然后再在事先放好的唱片上,放上带有针头的喇叭,就会有咿咿呀呀的戏文播送出来。而业余时间听戏,或者很少地到戏园子去看戏,便是父亲在那个年代唯一的爱好。
   
       这架留声机还有一个放唱片的盒子,盒子里面盛有一二十张电木唱片,很厚很笨重,不像以后的塑料唱片那样轻巧。而这些唱片的内容几乎一律都是京戏的,我现在还能记起的名字有《打渔杀家》、《苏三起解》、《窦娥冤》、《十五贯》、《秦香莲》、《四郎探母》、《借东风》、《空城计》、《蒋干中计》等等。我在童年时对于这架留声机充满好奇,常常有事无事就去摇动留声机的把柄,于是就会受到父亲的呵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怕我把弦上断了。由于常常趴在留声机旁听,可能是那时的脑子特别好用的缘故吧,时间长了竟然能马马虎虎地唱几句,虽然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

父亲那时也能时不时地哼哼两句,例如《苏三起解》中苏三被押解上路,面对押人和路人的一段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特别是戏文里有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让我思考了好久,我常常想洪洞县、大槐树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哪里就没有一个好人呢?父亲还能吟唱《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城头的一段唱词:“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了司马到此谈、谈谈心......但是他却常常唱跑了调,或者唱错了词,引得我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父亲也常常很粗略地给我讲过许多京剧的故事情节,我也曾经看过一些古典连环画,但是我对其中的人物,特别是我很崇拜的诸葛孔明还是很模糊的。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到当时的台东光陆大戏院看了《借东风》之后,诸葛亮的形象才在我心中真正地树立了起来。只见他手拿羽毛扇缓缓地煽动者,踱着方步在“船头上”走来走去,咿咿呀呀地唱着,而曹丞相那边却在大雾弥漫之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万箭齐发,于是十万箭簇垂手可得......呜呼,我年轻的心灵怎么能对诸葛孔明不崇拜之至呢?随之,我也就很是喜欢那很低沉却很有磁性的老生的唱腔。

尽管父亲并没有有意要培养我什么,但是在这天长日久的潜移默化中使我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熏陶,使我受到了传统伦理的教育,特别是使我有了有了很明确的善恶忠奸、是非曲直的观念。例如当我看到秦香莲千里寻夫艰难奔波时心中便充满悲凉同情,看到陈世美披头散发面对龙头铡,心中感到解恨和畅快;看到窦娥被斩之时天降鹅毛大雪,我心又是何等的悲愤;看到铁面无私、秉公办案的包青天,自己又是何等的崇敬!毫无疑问,父亲一直也在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和熏陶,父亲之所以得以高寿,这和他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勤劳朴实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而这些品行正是借着这些传统戏曲得以发扬光大。

父亲对于京剧的爱好几乎贯穿其一生,尽管父亲对于京剧的流派、演员的师承、唱腔的雅俗、做功的高低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仅仅是爱好而已,但是无论是听是看,都是那样聚精会神,怡然自得,非常投入,常常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后来父亲把留声机卖掉了。细细推敲起来那大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生活困难时期,那么父亲一定是忍痛割爱用得来的钱补贴家用了。但是后来父亲又从旧货商店买来一台收音机,他就常常从中搜索京剧节目收听。

改革开放之后,家里生活有了好转,我们家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有了电视机,父亲更是如获至宝,因为他这时已经退休在家,有了更多的闲暇,于是就常常几个小时坐在电视机前看京剧。母亲说:“不行啊,不能老坐着,出去走走吧。”于是父亲就到附近的老年公园跟着别人学了一阵子鹤翔庄,却由于一时跟不上招式心里着急得了脑血栓,幸亏病症轻,治得及时,没有留下后遗症;好了后,我又给父亲找来笔墨纸张叫他练习毛笔字,但是并没有临摹什么正规的字帖,随意写写罢了,练了一阵子没啥兴趣也放弃了。

后来父亲渐渐的衰老了,什么也做不成只好依然固我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京剧听京剧,但是眼力和脑力却都不行了,常常看着看着便打起盹来,孩子们这时就会轻轻地叫一句:“爸——爸——”父亲便睁开眼,又继续看下去......

       父亲走后的某一天,当我晨练完毕下山时,不由自主地大声唱起了《林海雪原》中少剑波的一段唱腔:“朔风吹,林涛吼,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我不由得对自己大吃一惊,久违了的喜好怎么突然冒出来?再回想几十年前风行“样板戏”那阵子,并不怎么喜欢唱歌的我,对于戏曲中的唱段却是曲不离口,时不时地会哼上那么两句。今天认真推敲起来,这和父亲当年的影响是有一定关系的。

刘书章
夕照霞光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0条)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扫码下载青岛新闻客户端

爆料100%有奖 奖金最高万元

我说两句

打开青岛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