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霞光

帖子240813

进入论坛

夏至时节忆面香

柳韵

楼主2020-06-21 08:49

“冬至饺子夏至面”,记得小时候每到夏至这一天,母亲是一定会给我们做面条吃的,而且卤子比平时更加鲜香可口。
特别是每到三伏天时,母亲常常会给我们做冷面吃。在吃冷面之前母亲必须要准备好几样东西,一是一盆凉开水,一是一碗用油盐酱醋调制的汤汁,另外还有一碟子蒜泥、一碟子腌香椿末、一碟子麻汁。面条下熟后就捞在凉水盆中,再盛在碗中,然后浇上汤汁,个人吃的时候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一点蒜泥、腌香椿末、麻汁就可以了。在那个食物花样极少的年代,这样一口“美味”,我们就能在整个夏天吃了又吃,不厌其烦。
我打小就喜欢吃面条,我想,这大约是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面条是最易得的美食有关吧。那时还没有能力在吃饭时做三个盘子两个碗的菜肴,但是下一锅面条,当然是母亲自己做的面条,再用少许的鸡蛋、肉丝、青菜做一个卤子,便可以大大地犒劳一顿了。另外,面条似乎还是家中的“病号饭”,姊妹中有那个生病了,头痛脑热或者肠胃不适什么的,母亲就会做一碗面条,面条里再放一个荷包蛋给他吃,没能吃上的只好干瞅着,十分地诱人馋涎。还有能吃到面条的机会是过生日,那时不论是父母的生日还是孩子们的生日,都只是吃一顿“长寿面”而已,据说吃了“长寿面”这一年中就能健康平安。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时最好吃的一顿面条是在潍坊城里三姨家吃的。大约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回老家省亲,姥爷姥娘住在乡下,我们必须要先到城里的三姨家歇歇脚。那天中午三姨给我们做了面条吃。啊,鲜美极了,我还是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面条呢。过后我曾经问母亲三姨家面条的卤子是用什么做的,母亲说用食材有鸡蛋、猪肉、对虾、木耳、金针菇等等。回青后,每每吃面条时,我就叫母亲做三姨家那样的卤子,但是母亲却再没有做出那个味儿来。那时便埋怨母亲一定是没有舍得用料,现在回想起来,这大约和我们做了一上午的火车,饥渴难耐,所以吃么么香有些关系吧。
那时候,人们在外面做事情,赶不上回家吃午饭,必须在外面吃一点饭的话,吃什么?我往往就选择吃面条,原因很简单,吃面条便宜,并且有吃有喝,即充饥又解渴。记得那时饭店里的面条一般就有两种,清汤面和肉丝面,清汤面大约就是把煮熟的面条盛在碗里再加上一勺肉汤吧,肉丝面也就是在清汤面上再加上一点肉丝而已。而我常常是吃清汤面,偶尔吃一次肉丝面,便会为多花了钱却没吃着东西而后悔。再后来饭店里又增加了炒面这个新品种。记得有一次单位“五一”前在市人民会堂开表彰会,散会后一个同事对我说,今天我请您吃炒面,然后他便轻车熟路地把我带到大学路和鱼山路交界处的一个饭店里,大约是因为那时人们肚中缺少油水的缘故吧,吃起来感觉特别香。我想,如果放在现在这个提倡减肥去脂的年代,再卖那种浸在油中的炒面,恐怕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工作后有了出差的机会,即便在外地吃饭,我也往往喜欢到面馆吃面。记得几十年前第一次到上海,就吃过几次阳春面,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多么美妙的名字啊,其实就是一大碗鲜汤面上可以看到几粒海米和葱花而已,比起我们岛城的虾仁卤子面何足道哉。不过早先在上海还吃过空心面,汤汁裹挟在面条中,口感和味道都不错。查阅资料,据说这空心面有1500年的历史,我琢磨了好一阵子,这古代的空心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在西安吃过的一次面条更是使我记忆至今,到餐馆后服务生问我吃辣的还是吃不辣的,我怕不辣的味淡,就说来一碗辣的吧,结果吃了一口便“落荒而逃”,其辣无比但是碗中却不见辣椒面,再一看那红红的面条——原来辣椒面已经和在面粉中!
初夏时节,闲坐家中,看着窗外风吹树动,小雨飘零,突然回想起这许多吃面的往事来,回想起那些曾经的岁月,似乎还能嗅到那浓浓的面香,依稀看到同事朋友的笑脸,还有母亲那忙绿的身影......

夕照霞光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0条)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扫码下载青岛新闻客户端

爆料100%有奖 奖金最高万元

我说两句

打开青岛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