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只活泼可爱的猴子,分别被缚绑在了两张椅子上。它们抓耳挠腮,懵懵懂懂,不知道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 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20秒过后,一阵电流像疾风一样,迅猛地穿过它们屁股底下的椅子,猴子们开始了痛苦的挣扎和嘶叫,它们疯狂挥舞的四肢和难受的表情让人不忍直视。 痛快过后,总算平静下来了。 时间还在一秒一秒的流逝。20秒过后,又是一通毫无征兆的电击,实验室里充满了猴子们的嚎叫声。 ![]() 但是猴子毕竟是灵长类的动物,聪明程度非比寻常,其中一只年长点的猴子很快发现,就在它的椅子下面,有一个压杆,只要在电流快要袭来之前,按一下这个压杆,它就会和另一只猴子免遭电击;而如果按得不及时或者忘了去按这个压杆,等待它们的,就是一阵无法躲避的痛苦。 我们姑且把这个年长的猴子命名为“执行猴”,把另一只命名为“伙伴猴”吧。执行猴似乎掌握着两只猴子的命运。而伙伴猴的椅子下面却什么也没有,它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就这样,执行猴紧张地估算着时间,焦头烂额地等待着电流的到来,有时候,时间拿捏地准确,两只猴子就会免于一难,而当时间把握不准的时候,留给他们的就只有苦难了。 ![]() 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山大的执行猴,面容身躯开始发生了变化,先是部分皮毛脱落,后来竟患上了严重胃溃疡,仅仅20天过后,它就不幸去世了。 (来自微信公众号:好爸爸坏爸爸育儿工作室) 而伙伴猴由于没有那样紧张的情绪和无法排遣的压力,实验结束时竟幸存了下来。 这,就是1958年心理学家布雷迪所做的“执行猴”实验。由此,我联想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愿意承认,没有一个家长主观上想给孩子制造痛苦。但是我们的很多行为是否在客观上对孩子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呢? 如果父母双亲或者其中一方性情不稳定,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因一点小事暴跳如雷,那么他的孩子会拿捏不准何时该亲近,何时当远离,在孩子没有能力脱离父母生活之前,只能在焦虑和紧张中惶惶终日、小心翼翼。 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其他能力永不满足,力争在各个方面将孩子打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全才,给与孩子的除了压力,就剩下一个紧挨着另一个的辅导班,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就只能在如山的压力下机械地“每隔20秒按一下免遭电击的压杆”了。 ![]() 如果父母双亲关系不和,每天在家除了热战就是冷战,家庭如战场,亲人似仇敌,那么孩子就会蜷缩在无助和紧张中祈祷,身心割裂,仿佛自己的左手攻击右手一样,所有的精力和思绪都深陷内耗当中,甚至连“压杆”都找不到…… 而彼时彼刻,身为家长的你,却可能仍在大言不惭地说: 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 我们这样都是为了你好! ![]() 最亲的人恰恰是给予他们紧张和压力的人,当孩子的内心里填充着太多的紧张和压力,找不到人来倾诉时,他们会不会被迫像那只“执行猴”一样(虽然不像实验中那样,压力紧张的强度与频率如此之高),日复一日的,在焦虑紧张中度日如年,在如山的压力下萎缩变形。最终导致身体出问题,就算不是胃不舒服,也一定有其他部位站出来抗议…… (微信公众号:好爸爸坏爸爸育儿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