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发生是啥意思——新差错16(六下《春夜喜雨》)

人气:67281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tr][td]
发生是啥意思——新差错16(六下《春夜喜雨》)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111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浅析
    注释似不确。
    “发生”,教材释为“使植物萌发、生长”,笔者认为应释为“出现,产生”。

    一、从语境看释义

    1.“当春乃发生”说的是“好雨”。这首诗前四句的主语都是“好雨”:


    好雨知时节,(好雨)当春乃发生。
    (好雨)随风潜入夜,(好雨)润物细无声。

    2.把教材、笔者所释代入(其中,时节——时令,季节;当——在,正当;乃——就)。
    如果按教材注释,“发生”为“使植物萌发、生长”,则“当春乃发生”意为好雨正当春天就使植物萌发、生长。为叙说方便,简述为“(好雨)当春就使植物发生”。
    如果按笔者所释,“发生”为“出现,产生”,则“当春乃发生”意为好雨正当春天就出现(降临或来临,或落下,或下起来了等)。同样,为叙说方便,简述为“(好雨)当春就降临”。
    从诗的前四句看,第二句说“(好雨)当春就降临”,是回应第一句雨的“知时节”之好。换言之,雨之好,就是适时节而下;适时节而下,就是当春就降临。这较“(好雨)当春就使植物发生”而言,更契合语境。而若按教材注释,则诗作并不直言雨的出现。再者,第三、四句的“潜入夜”,“润物”,是说雨怎样的下,是对第二句雨的出现的续说,而按教材之释,则说不上有这个延续。

    二、从辞书、网搜看释义

    1.书证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辞书有两类,其释义两说:
    1.1 “出现”类之说。《汉语大词典》——“发生”释为“犹出现”;《辞源》——“发生”释为“出现,产生”。
    1.2 “生长”类之说。《辞海》——“发生”释为“萌发,生长”;《古代汉语词典》——“发生”释为“滋生,生长”。
    2.书证并非“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辞书:
    《现代汉语词典》——“发生”释为“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发生”释为“产生;出现(原来没有的现象)”。《新华词典》无“发生”条目。
    3.书证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百度百科”:“【发生】1.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2.出现。3.产生、兴起。”
    可见,教材很另类,它对“发生”的注释,与上述所有竟无一相同。
    即使与“1”之“1.2”也不同:教材之“使植物萌发、生长”是使动义,而“1.2”的两辞书之“萌发,生长”、“滋生,生长”都不是使动义,是施动义。
    退一步说,教材要注为使动义,那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临时义,即此义只暂时呈现于此语境,离开此语境则无此义,或说是辞书、网搜均无此义。而注释临时义,则须先介绍本义。范例,见部编版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71页:


    注释:〔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这里作动词,长庄稼。

    “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是“毛”的本义,“这里作动词,长庄稼”则是临时义——“毛”暂时释作“长毛”。
    愚以为,释义对错,关键看“一”。

[/td][/tr]



2021-04-22 08:55:06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