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乃不肖子孙——新差错1(二下《亡羊补牢》)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0学年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57页: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 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浅析 对原文的改写似可商榷。 一、判别改写对错的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愚以为,这标准,简言之就是“信、达、雅”: “信”,讲求真实性,如实反映原文重要的人、事、景、物、意、理; “达”,讲求语法性和逻辑性,在现代汉语基础上达到通顺、合理; “雅”,讲求文学性,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二、改写无“信”——未能如实反映原文重要之意(语意)。 原文见下: 西汉刘向《战国策R26;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改写所据只有其中一句“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不计标点共9个字,而“扩容”为课文不计标点则共150多个字。“信”,真实性,既是标准,更是原则;其中原文的语意,既是要点,更是灵魂:不可弱化、偏离甚或相悖。否则,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了。原文的语意可见辞书对“亡羊补牢”的解释: 【亡羊补牢】谓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汉语大词典》)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后要及时补救。(《辞源》) 【亡羊补牢】牢,关牲口的圈。意谓失去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辞海》) 【亡羊补牢】羊亡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失误后马上补救。(《古代汉语词典》) 辞书所述,意为一“亡羊”就去“补牢”,其“补牢(补救)”有“赶快”、“及时”、“马上”之抓紧时间改变现状等叙述,而只有这样,才可说得上是“还不算晚”——像改写这样一而再地“亡羊”了才补的牢就可算晚了。换言之,如教材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二次“亡羊”后才“补牢”,其反应不是“赶快”而是“迟缓”,不是“及时”而是“失时”,不是“马上”而是“缓慢”——明显严重地背离了原文的重要的语意。 如题。 原文“亡羊补牢”是一亡即补,改写却两亡才补。这不是“未为迟也”,反倒是“实为迟也”。 吾闻鄙语曰:改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