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主动改成被动

人气:117467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主动改成被动
教材——(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
原著——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浅析
其中细节似改写不当。
细节处:
教材——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
原著——秦御史前书曰
一、教材与原著之细节不同,于是,语意也就不同。
教材是“叫人”才记录的,记录为被动;原著没说叫人“前书”,“前书”为主动。
被动,不是预谋;主动,铁定预谋。
原著之预谋清晰可见:会面——饮宴——酒酣——好言相请——赵王鼓瑟——御史前书(秦王“令赵王鼓瑟”)。
二、原著细节才契合情节发展。
无论教材抑原著,这结局都是记为“令赵王鼓瑟”的。
1.“令”字是不可随意写的,是上对下而言,它份量太重了。而秦御史不但主动“前书”,还毫不犹豫地写下“令”字,若非预谋,断不敢如此大胆。
2.实际上,原著“令”之前的文字,并无“令”之事实。“前书”可说是无中生有,“栽赃”于赵王。敢于这样做,更可证早有预谋。
此情节须如原著般“铁定预谋”才合情合理,而非教材般“不是预谋”。
教材的改写,至少不真实,不合理,也使情节发展少了阴谋的味道。
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诚不我欺。
    笔者于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见拙文《同志仍须努力——<将相和>改动八处》,可“百度一下”)。



2021-02-24 08:08:03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