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宛转” 还是“婉转”

人气:120607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宛转” 还是“婉转”

教材
    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社戏》,第4页: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
浅析
    义为乐声抑扬动听之“宛转”似应“婉转”。
    教材应使用推荐词形,不应使用非推荐词形。
    虽然《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未对“宛转—婉转”这一组异形词作出规定,但众多辞书已把“婉转”视作推荐词形,把“宛转”视作非推荐词形。
    众多辞书,指《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还有这方面的专著《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这些辞书出版之年分别是2016、2014、2001、2002年
    前三部辞书对这一类同音同义异形之词的处理方式是:只对它们认为是推荐词形的“婉转”释义,注解最后加“也作‘宛转’”;不对它们认为是非推荐词形“宛转”释义,只注“同‘婉转’”或“见‘婉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有“现在一般写作‘婉转’”一句。例,《现代汉语词典》:

    【婉转】形容词。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措辞婉转。②(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歌声婉转。‖也作“宛转”。
    【宛转】①动词。辗转。②同“婉转”。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则直接述说:

    词频统计:婉转142,宛转12。
    二者为包孕异形词,“宛转”包孕“婉转”。……“婉转”和“宛转”宜作分化处理:表说话温和委婉、不直说和表声音抑扬圆转。根据通用性原则,宜以“婉转”为推荐词形;“宛转”只表“辗转”义。

    《辞海》(2009年版)无上述四辞书之“视作”,但也“亦作……”,也“同……”:

    【婉转】①亦作“宛转”。委婉缠绵。
    【宛转】同“婉转①”。婉曲随顺;委宛曲折。

    《汉语大词典》也无前述四辞书之“视作”,可能是它出版时(最后一卷1993年)还未遇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发表(2001年)吧。
    在这个问题上,教材前后不一,忽这忽那,让人无所适从。
    本册《子衿》是用“婉转”而非“宛转”的,见75页: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

    同一册书,却“宛、婉”不一,至少有欠严谨。
    若以忠实于原文计,则应加注说明,如同一课对“漂渺”的加注说明: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笔者于2017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2020-07-30 22:14:43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