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亦”——《“很”字从何而来》的跟帖
廖老头——2#
说的倒也是,“很”字从何而来?如果去掉“很”字,就现代汉语来说似
不太顺;如果加上“的事情”倒是顺了,可是“事情”又从何而来?也是个“茬儿”。您有何办法?
磁场——3#
请问何处加上“的事情”?
廖老头——4#
我原来想是在后面加。当然不太合适。
现在想还是在前面不加“很”,而加“可以”或“应该”,大概可以吧。
磁场——5#
“学而时习之”,不愉快吗?
廖老头——6#
哦!不是加什么,而是去掉“是”。或者是加上“也”,好极了。
磁场——7#
请问何处加上“也”?
廖老头——8#
当然是把“是”也去掉而加“也”字。因为“亦”就是“也”。
磁场——9#
【也】副词。①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也可以养鱼。(以下5个义项略,《现代汉语词典》)
“亦”,若为“也”,则“不亦说乎”即为“不也愉快吗”。
问题是,它之前,有“同样”之“说”吗?或说是有类似“喜悦、愉快、高兴”的说法吗?
若无,何来“也”?
现无,何来“也”?
虽然课文注释错把没“很”说成有“很”(“不是很愉快吗”),但倒是没把“不亦”说成“不也”的。
雷人老范——10#
“亦”不就是“很”吗?不懂乱扯。
K12终于完蛋啦!!!
东风吹落星——11#
呵呵,“亦”怎么是“很”呢?请举个例子来看看?
磁场——12#
亦,语助无义者——摘录
《经传释词》:“亦,承上之词也,若《书·康诰》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是也。……有不承上文而为语助者:若《易·井彖辞》曰:‘亦未繘井。’……凡言‘不亦’者,皆以‘亦’为语助。‘不亦说乎’,不说乎也。‘不亦乐乎’,不乐乎也。‘不亦君子乎’,不君子乎也。赵歧注《孟子·滕文公》篇曰:‘不亦者,亦也。’失之。”
《论语》中“亦”有承上者,如《卫灵公》:“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亦”犹“也”。有上文省略,其意实为承上者,如《阳货》:“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上文“小人有恶”省略,此“亦”亦“也”之意。
《论语》中言“不亦”,以“亦”为语助无义者尚有:《雍也》:“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路》:“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咬文嚼字读<论语>》,栾锦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1年7月北京第1版)
东风吹落星——13#
‘不亦说乎’,不说乎也。‘不亦乐乎’,不乐乎也。‘不亦君子乎’,不君子乎也。
——这里,“亦”说表示反问的办法。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从前没有标点符号,需要借助这样的某个字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句子。
雷人老范——14#
皇侃曰。亦猶重也。此等皆申重贊美之䛐。亦之言猶大也、甚也。若周頌亦有高廪、亦服爾耕。鄭箋云。亦、大也。可以直接解释为“很”,也可以不,但是总之这里是强调的意思。
东风吹落星——15#
其实,在梁老的帖子里,很多情况就是像老范说的这样:可以这样,也可以不这样。
但麻烦的是,梁老因为某个句子这样,就认为所有的情况都不这样。
这是对汉语用上数学思维,是一种比较不正确的方式。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很多帖子都表白为“也许并不如此”。
既然并不如此还有个也许,那么,就不用指摘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