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说明 此处差错,是本册新出现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文字 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25页《词义和语境》: 例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后来引申指“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这个义项是通过比喻产生的,又称为“比喻义”。 浅析 现版对原版“包袱”的解释作了改动,但似把对的改错了——差错有三。 且看原版,2016~2018学年同册: 例如“包袱”主要有三个义项: (1)包衣服等东西的布。——这是最初的意义,叫本义。 (2)用布包起来的包儿。——这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3)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这是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叫比喻义。 比较两个版本: 1.现版——“‘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 原指之“原”,原本,起初之意;“原指”,相当于说是本义,最初之义。 2.原版——“‘包袱’,‘包衣服等东西的布。——这是最初的意义,叫本义’”。 简言之,于“包袱”而言,现版认为“……的包儿”是本义,而原版则认为“……的布”才是本义。 试看“包袱”各语素:包袱之“包”,包裹之意,这较好理解;而包袱之“袱”,则要翻翻辞书了。 【袱】包裹、覆盖用的布单:包袱。(《现代汉语词典》) 【袱】用来包裹东西的布单:包袱。(《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从“袱”之义“布单”及其引例可见,原版认为“……的布”才是“包袱”的本义之说会是说对了。 再看“包袱”释义: 【包袱】①包衣服等用的布。②用布包起来的包儿。③比喻某种负担:思想包袱|不能把赡养父母看成是包袱。④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现代汉语词典》) 【包袱】①包裹衣物等用的布。②包有衣物等的布包儿:手上拎着一个包袱。③比喻精神上的压力或负担:顾虑重重,包袱沉重。|不能把赡养父母看成是包袱。④指相声等曲艺中的笑料:抖包袱(把笑料说出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可见,“①……的布”才是本义,才是原指,而“②……的包儿”只是引申义罢了。辞书把本义放在首位是常识。 再者,“包儿”是引申义而非比喻义。“包儿”是“用布包起来的”,或说它的质料是“布”而非其他,“包儿”与“布”同质,只是呈现的各异。两者是“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具相关性。 此外,“负担”(或“压力”)是比喻义而非引申义,不是如课文所说的“原指”之“引申指”。“负担”是引申义“包儿”由比喻所产生的比喻义,两者不同质,但具相似性——“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均需承担、承受。前者“承担、承受”见诸精神方面,后者见诸体力方面。 综述,现版改动之错: 1.把本义“布”删去,使“包袱”少了最重要的一个义项。 2.把引申义“包儿”当作本义。 3.把比喻义“负担”说成引申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