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td] 只从动物种类繁多角度说事
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161页《彩色的非洲》:
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和象群。也许你会说,这些动物在我国的动物园大都会看到。 浅析 列举的大部分动物应有色却似无色,离题了。 上述语段,第一句是总说“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第二句是分说各种动物如何“彩色”,但分说列举的九种动物,三分之一有色,三分之二无色。 且看列举的后五种动物: 1.从梅花鹿的修饰语“美丽温顺”不可读出它是什么色,如此描述只是着眼于其外形、性情。课文宁可使用这样的非色彩词语也不用带色彩的词语去润色,真个咄咄怪事。 梅花鹿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 2.非洲雄狮无修饰语——它像非洲人种般黑色吗? 非也。非洲雄狮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3.河马无修饰语——它像河水般浑黄色或碧绿色吗? 非也。河马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 4.金钱豹无修饰语——它像铜钱般金黄色吗? 非也。金钱豹全身布满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斑点,故名。背、头和四肢外侧及尾的背面为白色,尾尖黑色。 5.象群也无修饰语——它们是什么色? 象皮肤粗糙,体毛浅灰至褐色。 课文不说,光靠读者想象,大多人不会知道这五种动物什么色。 即使前四种动物之一“红羽鸟”,若要切题,则应用“像什么一样红(或比什么还要红)”、“连嘴、爪都是红(或其他某部分红)”等去润饰而非用表示数目多寡的“数不清”去说事。 简言之,课文列举九种动物,有色彩的三种,非色彩的(其他修饰语)两种,无色彩的(什么修饰语也没有)四种。从大部分无色的描述读不出“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如此“失色”,对理解课文极为不利。当然,最大问题还是跑题。课文标题是“彩色的非洲”,文章的开头、结尾的自然段都点题,其他各自然段也分别从“赤道骄阳、蓝天,非洲的植物,非洲人的生活,非洲的艺术”各个方面大肆铺陈渲染色彩——惜对非洲的“动物世界”中动物园动物色彩的描述却非斑斓而是黯淡。 类比,总说这里非常热闹,分说这里小部分热闹,大部分冷清,可否?若可则课文可。 类比,总说那儿人很多,分说三分之一处人多,三分之二人少,可否?若可则课文可。 此外,第三句却从动物种类繁多角度说事——不更偏题了吗?
笔者于2007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td][/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