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烟还是炊烟――部编版新差错8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当下才出现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课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59页《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浅析 “孤烟”似是指“炊烟”而非“烽烟”。 理由: 一、词典释义。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唐陈子昂《金门饯东平序》:“残霞将落日交晖,远树与孤烟共色。”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柳永《诉衷情近》词:“遥想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汉语大词典》第4卷225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长河,日落黄昏,炊烟四起,烟直向上。 二、语言环境。 1.诗的主要内容“问边”,虽不忘备战,但斯时无战事(或说是无较大战事)。换言之,若正逢战事,则不叫“问边”,也不是如斯描述。 2.“孤烟”并非“孤单的烽烟”。换言之,若指烽烟,则定当不“孤”。报警的讯号怎可“从一而终”――定然是频频且密密地冒烟才能起警示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