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时义?固定义?――部编版新差错7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当下才出现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课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3页《消息二则》: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脚注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浅析 课文“摧枯拉朽”释文中“这里指……”的说法似不妥。 “这里指”意为“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是临时义――仅在此处才具此义――不在此处不具此义。实际上,它不是临时义而是固定义。 固定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辞书一般把本义放在该词各义项的首位,如(以下书证略): 1.【摧枯拉朽】摧折枯枝朽木。比喻极容易办到。(《汉语大词典》) 2.【摧枯拉朽】枯,枯草;朽,朽木。形容极易摧毁。(《辞海》) 3.【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现代汉语词典》) 4.【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拉:摧毁)。比喻迅猛地摧毁腐朽势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5.【摧枯拉朽】摧毁枯草朽木。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枯,枯草。拉:摧。(《新华词典》) 6-1.【摧枯拉朽】同“摧枯折腐”。(《辞源) 6-2.【摧枯折腐】摧折枯枝腐木。比喻极容易做到。(《辞源》) 7.【摧枯折腐】摧折枯枝朽木。比喻极容易做到。(《古代汉语词典》) 可见,“摧折枯枝朽木”是固定义之本义,并非“这里才指”,而是“本来就指”。 再者,课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之说全然不及辞书之贴切、妥当。辞书释为主动式的“摧折……”,课文却释为被动式的“受到……”。 课文之释,对原意至少可说是大不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