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衔接问题――部编版新差错1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当下才出现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课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43页《时间的脚印》(各自然段前序号为笔者所加,其中③分两部分“③-1”、“③-2”): ①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②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③-1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③-2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④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⑤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⑦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⑧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 浅析 段落衔接似有问题。 问题在③、④、⑤、⑥自然段处。由此可见,课文说明的逻辑顺序有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乱了章法。 先看看这四个自然段的大意: 自然段③-1,人们想法子记下时间。③-2,但之前如何记? 自然段④,岩石记下时间。 自然段⑤,人们用水滴记下时间。 自然段⑥,岩石怎样记下时间? 自然段⑦起,用论据论证“岩石记下时间”。 很明显,在自然段③-1“人们想法子记下时间”后,应把自然段⑤“人们用水滴记下时间”接上。前者是总说,后者是例举,是分说,是细说,是演绎。除非原文没有自然段⑤,方可接着③-2,再接着自然段④、自然段⑥。 同样明显的是,在自然段④“岩石记下时间”后,应把自然段⑥“岩石怎样记下时间”接上。前者是论点,后者是设问,是论证的总起。而不是如当下用另外的、非“岩石记下时间”内容的、“人们用水滴记下时间”去接续。 试改动见下(其中自然段⑤之“我们还可以看到”的“还”字删去): ③-1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⑤在北京故宫,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③-2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④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改动是,把自然段⑤“人们用水滴记下时间”插入自然段③-1“用日历……”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