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课题的来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实践,即来自我们的生活实际、学习实践,其中也包括为改进生活设施而进行的发明、创造设计等。近年来,中学生的研究论文中,"地铁内空气质量的研究"、"试论高中英语学习的误区"、"城市新型垃圾站的设计"等,都属于这种情况。二是来源于所学文化内容或理论文献,即研究者对所学内容提出的探究、质疑。如"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中西方近代音乐比较之初探"、"关于电脑与智能问题"等。 那么,怎样的研究课题才可以被认为是好的课题观? 好的课题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有创造性。创造性是研究工作的生命。对中学生来说,创造不仅可以体现在内容上,也可体现在观察、研究问题角度上,甚至可以体现在对已知科学规律的学习应用上。创造性题目不一定是宏大的题目,它往往是有关生活、学习、科技上的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微事物。如"几种湿面巾杀菌效率的检测与建议"、"胶粘带清除工具的设计"、"同一苹果不同部分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分析",等,这些课题都较好地体现其创造性。 二是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如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的"关于水泥28天抗压强度值的预测"的课题,利用高中所学的统计分析知识及计算机基础,用自定方法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对水泥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精确的测试,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性 三是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主要看所选课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有无研究能力,有无资料、经费及相应的实验设备。 |
-
2018-08-14 17:24:27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