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句子不通顺――新学期新差错3 说明 所谓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本学期才出现的疑似差错。 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中国救援队,真棒!》,111页: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质疑 似是动宾搭配不当。 浅析 “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之“造成”,是及物动词,其所及之物,应是名词性的词语。但尔后的“(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均为主谓短语,非名词性词语――不可作“造成”的宾语。 从词典释文中的引例可证笔者所言非虚。 1.【造成】引起;形成(多指不好的结果):地震造成严重损失|乱收费造成的影响很坏。(《现代汉语词典》) 2.【造成】形成;导致(多指不好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造成被动局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1-1.“地震造成严重损失”之“损失”,名词。“严重”,定语,其后可加“的”(“严重的损失”),意思不变。 1-2.“乱收费造成的影响很坏”之“影响坏”主谓短语,主干。“影响”与“坏”第一层次。“乱收费造成”只是“影响”的定语,第二层次。换言之,“影响坏”不是动宾之宾,“造成”不是动宾之动。 “很”也是第二层次;“乱收费”与“造成”是第三层次;“乱”与“收费”是第四层次。 2-1.“造成严重后果”,同“1-1”。 2-2.“造成被动局面”,同“1-1”。 建议 句子改为(须把逗号改为顿号): ……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或把“造成”改为“使”(逗号不动): ……使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差错率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5学年三年级下册字数110,000个,差错个数下限为11。 本课文差错1处,计差错2个(“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至此,本册教材疑似差错达20.8个(至上一篇网文《改了还是问题――新学期新差错1》差错已18.8个),若所指差错为真,则差错率为1.89/10000,本册属不合格教材。 本册教材2003学年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