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标点使用――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 课文 2017学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82页: 人们把竹子剖成同样长、宽、厚的细长条,把竹条外面绿色的薄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zhù),还容易变形),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缀成一块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 质疑 括号的使用似欠妥。 浅析 在同一分句中,小括号套小括号――“(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zhù),还容易变形)”,这不规范。应内外有别。如外面用了圆括号,内里的就应用非圆括号(如方括号“[ ]”)。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如此说: 4.9.3.6 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示例:z茸(rnó)毛{很细很细的毛。 其实,其他点号使用时是不套用同一形式的。 1.引号内还有引号――双引号套单引号。 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2.书名号内还有书名号――双书名号套单书名号。 《<汉语大词典>研究》出版于2015年。(√) 《《汉语大词典》研究》出版于2015年。(×) 引玉之砖。原文可处理为(不同一形式为原则): 1.中括号套小括号――[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zhù),还容易变形]。 2.小括号套中括号――(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zhù],还容易变形)。 3.把里面的小括号改为引号――(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zhù”,还容易变形)。 我倾向于“3”。 “差错率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5学年五年级上册字数120,000个,差错个数下限为12。 本课文差错1处,计差错0.1个(“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0.1个差错”――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至此,本册教材疑似差错达18.1个(至上一篇网文《不可以讹传讹――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差错已18个),若所指差错为真,则差错率为1.51/10000,本册属不合格教材。 笔者于2015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本册教材2005学年第1版。 本文是关于《遨游汉字王国》的系列网文的第3篇。下一篇,《对错应有标准》,谨请垂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