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青岛今日风语

人气:5751 回复:4打印 | 文字选择:TT


清晨的雨丝斜斜地飘着,像谁随手撒了把碎银,打在窗玻璃上沙沙作响。西北风裹着潮气钻进门缝,晾在阳台的衣角轻轻摇晃,倒像是海的手在叩门。这样的天,连空气都带着股清冽的劲儿,深吸一口,凉丝丝的直透胸腔。

晌午时分,雨脚渐渐收了。云层裂开缝隙,几缕阳光漏下来,在路面的水洼里蹦跳着,像撒了把碎金子。风却没停,依旧呼呼地吹,掠过街角的梧桐,叶子哗啦啦响成一片。沿着海滨步道走,海浪正推着白花花的泡沫往沙滩上赶,潮腥味混着雨后的清新钻进鼻尖。远处的栈桥在风里显得格外清朗,偶尔有几个行人裹紧外套走过,衣角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却也不着急躲,任这带着海味的风拂过脸庞。

到了下午,天彻底晴了。阳光铺在海面上,碎金似的波光随着风浪跳跃,远处的小岛在淡蓝色的雾霭里若隐若现。风还是大,却没了雨的冷意,反倒带着点春日的温吞。沙滩上的脚印被海浪慢慢抚平,又有新的脚印踏上去——原来这多变的天气里,藏着青岛最寻常的温柔,风里雨里,都是海的絮语。



2025-04-12 16:14:46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123}{124}


2025-04-13 09:06:4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新华锦集团改制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原山东省对外经贸委(厅)对直管外贸企业职工工资管理失职问题投诉书

一:山东省外贸系统职工工资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一)工资管理制度框架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执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外贸企业职工工资由中央外贸部核定,实行"八级工资制",工资标准与挂钩。
外汇留成奖励:1965年《山东省外贸企业外汇留成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超额完成出口任务可按比例提取外汇奖励金。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
工资总额包干制:1984年鲁经贸劳字[1984]12号文推行工资总额挂钩,允许企业按创汇额提取3%的奖励基金。
外汇调剂收益分配:1988年《山东省外贸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外汇调剂收益的40%可用于职工福利。
市场经济转型期(1993-2003
岗位技能工资制:1993年鲁劳社发[1993]5号文推行"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金"结构,高管年薪可达职工平均工资5倍。股权激励试点:2001年《省属外贸企业经营者持股试点办法》允许管理层认购不超过注册资本30%的股份。
(二)典型监管案例
1998年对山东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工资审计发现,该公司通过虚增出口退税额套取奖金237万元,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2002年省外经贸厅专项检查发现5家企业违规使用外汇留成发放高管津贴,涉及金额860万元,追缴财政420万元。
实际情况要更严重,主要是总经理、副总经理层级,控股的下属物流、主营服务相关事业类企业(如运输、仓储、印刷)经理级、更多的企业违规发放没有现场全面审计,所属三级企业管理层无故拖欠普通干部、职工的工资问题比较严重,山东省外经贸委未采取有效监管措施解决,最终通过改制方案推给新华锦集团负责赔偿,没有向山东省纪委监察委和公安部门报案,没有追究主要责任人拒发工资罪、涉嫌贪污的刑事责任。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一)程序违规疑点
资产评估瑕疵
工艺公司广昌路83亩工业用地(2003年市场价约280万元/亩)仅按50万元/亩作价,低估资产1.9亿元。如省外贸纺织公司香港中路写字楼(当时账面净值1200万)未纳入评估范围。
债务处理异常
东方资产14.6亿元不良债权以3.2亿元打包转让,但同期相似资产包平均回收率为28%,本次仅21.9%
职工安置缺陷
原山东省劳动厅审核的5,656万元安置费中,未包含1999-2002年拖欠的社保费2,380万元离退休人员医疗费按12年计提,但平均余命为17.3年,缺口达870万元,企业年金制度缺失。
(二)利益输送线索
1:改制方案中,新华锦集团高管张建华等9人通过影子公司"青岛锦泰投资",在2004-2006年间以评估价1/3的价格购得原属工艺公司的4处商铺。价格明显过低,缺乏合理理由。
2改制方案中承诺的"两年内分流安置"未兑现,实际有327名职工被迫买断工龄,人均补偿仅2.1万元,低于鲁劳社[2004]5号文件标准。改制前被退养的职工,是否为本人意愿?生活费是否过低,退养前工资是否足额发放?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否与其工龄、岗位相应合理?如过低,新华锦集团是否代为补交?改制方案中也没有审查和回应。
(三)监管失范环节
1. 山东省国资委成立(2004年)后,本应承接监管职责,但外经贸厅仍沿用旧体制操作。山东省国资委甚至不知道有此改制方案,也没有进行任何备案。未明确如改制方案未落实到位或者存在遗漏的地方,如存在问题,职工去投诉,谁是牵头受理部门?另山东省国有企业改制小组成员身份不明,未向社会公布,原职务可能和改制工作存在利益冲突、理应回避实际未回避的问题。
2. 2003年文件要求的"第三方评估"未落实,17家企业中有13家直接采用新华锦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数据。
三、改制决策的体制性症结(一)政策执行偏差
1. "国退民进"简单等同于"部分管理层收购,多数公司业务全部放弃,把职工推向社会"2003-2005年间省属外贸企业93%被内部人控制。主管部门山东省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缺乏责任担当,没有社会责任。
2. "两个置换"(产权置换、身份置换)异化为"零成本改制",全省外贸系统国有净资产流失率达63.7%还有很多亏损原因未查清,截至2005年,这些公司从1985年劳动合同制实施以来,历年总计亏损超过1000亿。
(二)制度设计缺陷
1. 未建立改制准备金制度,导致职工安置"打白条",截至2008年仍有2.3亿元补偿金未兑现。
2. 土地处置政策矛盾:改制文件要求"土地出让收益优先安置原改制企业职工",但实际操作中将46宗商业用地(价值28亿)按工业用地处置。实际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所得利润并未用于优先安置原改制企业职工。
(三)监督机制失灵
1. 职代会形同虚设:抽查显示87%的企业改制方案表决存在代签现象。
2. 审计监督滞后:2003-2007年间仅对21%的改制企业开展离任审计。
四、制度重构建议
建立追溯审计机制
2000年后改制企业开展全面资产复核,1985年开始,重点核查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处置。
完善职工权益保障
设立山东省级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保障基金和综合受理办公室现场办公,负责受理和负责解决补足养老、工资的历史欠费。对于改制方案中,补偿标准过低的进行二次补偿、对投诉原企业存在历史拖欠工资的均负责补发和赔偿,做到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强化责任追究
出台《山东省国企改制责任终身追究办法》,建立"改制档案"制度。
总结:
综上,山东省政府应对以新华锦集团这种国企改私营企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什么问题未进行评估,如评估发现未达到企业做强做大,吸引就业、国家获得合理税收的目的,从实际改制效果来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原改制企业的非管理层职工多数虽然退休,但养老保险的缴费很低,多数存在职工未现场办理,企业经办人员冒签养老保险缴费单的问题、缴费基数水平过低,多数仅为勉强达到社平工资水平,导致无法解决实际养老问题,多数需要子女接济,增加了子女的赡养负担。没有退休的大多数没有固定职业,打零工为主,收入很低,应承认改制是非常失败的,当时的决策确实是非常荒唐,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卸山东省外经贸委对直管企业监管失职的问题。为了国家和这些职工的切身利益,急需进行二次改制,把通过追溯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改制当年资产低估的金额作为国有股份,也可以再增发一部分,引入全国和山东省的社保资金,重新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国资委有"金股"制度,保留政府对重大事项的否决权,现阶段的国有股份负责人主要负责历史遗漏问题的解决,重大企业经营决策的研究论证和建议,不合理的投资决策、涉嫌管理层转移国有资产的必须否决,有必要可直接罢免管理层,重新社会化公开选拔,长期来看,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化经理人选拔制度,公开选拔符合要求的德才兼备的管理层。
新华锦集团的改制方案总体是不合理的,仅考虑了原山东省外经贸委的部门利益和原直管企业管理层的利益,未重视普通干部和职工的利益如何保障,改制方案出台前,未向这些企业职工公开征询意见,评估报告更是未及时公开过,企业职工不知情,也未对改制前虽然已经退休,但存在企业拖欠工资奖金的投诉未回应解决,该案例暴露出我国国企改革进程中监督制衡机制缺失、职工权益保障虚化、资产定价随意性大等深层次问题。建议结合新《企业国有资产法》,建立"改制后评价"制度,进行二次改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落实劳社部发〔2005〕19号文件对由于政策不完善或没有明确规定的,接到投诉的省级人社部门、原主管部门要向国务院办公厅反映,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做好国有企业破产工作的同时,要依法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和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向建立依法破产机制逐步过渡奠定基础。
  


2025-04-12 21:26:02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回复此帖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
请绑定实名后进行跟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