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关于老年人赡养的一问一答,深度技术公司的回复还是比较完善的,分析的条理逻辑很清晰。

人气:7089 回复:3打印 | 文字选择:TT

目前中国大陆法院对于赡养费纠纷举证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法院一般都是让父母举证子女为什么没有履行赡养义务,较少让子女举证为什么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对于过往时间的赡养费一般都不支持,多数都是父母无法举证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而败诉,对于未来的赡养费往往流于形式,法院也不审查子女的资产和收入情况,子女一般只需支付每月几百元或一千多的赡养费即可,很多律师认为过低,没有考虑到父母需要定期体检和大病需要治疗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人大是否应制定相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细则?最高院是否应继续完善相关裁判规则?
[color=var(--ds-icon-button-text-color)]
[color=var(--ds-icon-button-text-color)]
[color=rgb(var(--ds-rgb-label-1))]
在中国大陆的赡养费纠纷案件中,确实存在举证责任分配不明确、过往赡养费难以追偿、未来赡养费标准偏低等问题,导致许多老年人的实际赡养需求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针对这一现状,是否应通过立法细化(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或最高人民法院完善裁判规则,是一个涉及法律、社会公平和司法实践的重要议题。以下从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三方面分析:

一、现行法律框架及司法实践问题1. 法律依据

  •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20条规定了子女的赡养义务,但未明确举证责任、赡养费计算标准等具体细节。

  • 《民法典》第1067条仅原则性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赡养费”,但缺乏操作性规则。

2. 司法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 举证责任不合理


    • 法院通常要求父母举证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但老年人往往因年龄、健康或经济能力限制难以收集证据(如子女收入证明、财产状况)。

    • 子女鲜少被要求自证“已履行义务”或“无赡养能力”,导致举证责任倒置缺位。

  • 过往赡养费难以支持

    • 法院多以“无明确约定”或“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支持追索过往赡养费(如过去5年未支付的费用)。


  • 未来赡养费标准过低

    • 法院通常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如每月500-1500元)判决,未综合考虑:


      • 父母的医疗、护理、体检等实际需求;

      • 子女的经济能力(收入、资产未被强制审查);

      • 通货膨胀和地区差异。


  • 执行困难

    • 即使判决胜诉,子女隐匿财产或拒不履行时,法院执行力度不足。



二、改进路径:立法细化与司法规则完善1. 全国人大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

  • 明确举证责任


    • 借鉴《民事诉讼法》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规定子女需证明已履行赡养义务或确无赡养能力(如提供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

  • 细化赡养费计算标准

    • 将赡养费与父母实际需求(医疗、护理、住房等)和子女经济能力挂钩,参考公式:

      [backcolor=rgba(var(--ds-rgba-transparent))]复制
      赡养费 = 基础生活费用(当地标准) + 医疗护理预估费用 × 分摊比例(子女数量)

    • 授权法院调取子女的社保、税务、不动产登记等信息。


  • 追索过往赡养费

    • 明确诉讼时效从“父母主张权利时”起算,而非“子女未支付时”。


2.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或指导案例

  • 统一裁判规则


    • 发布典型案例,明确法院应主动审查子女经济状况(如要求提交财产申报表)。

    • 对高收入子女,设定赡养费下限(如不低于其收入的10-20%)。

  • 强化执行措施

    • 将赡养费纠纷纳入“快速执行通道”,对拒不履行者采取征信惩戒、冻结账户等措施。


3. 配套制度完善

  • 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机制


    • 对经济困难的原告,免费提供律师和取证协助(如向银行、税务部门调取证据)。

  • 推动调解前置程序

    • 通过社区、民政部门介入调解,减少诉讼对抗性。



三、可行性分析与潜在挑战1. 支持改革的理由

  • 社会老龄化加剧:截至202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9.8%,赡养纠纷将持续增长,需法律兜底保障。

  • 司法公平需求:现行规则对弱势老年人保护不足,违背《宪法》第49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的精神。

2. 可能面临的阻力

  • 子女经济压力:部分低收入群体可能难以承担高额赡养费,需设置豁免条款(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子女可减免)。

  • 地方司法资源限制:基层法院可能缺乏调查子女财产的能力,需与税务、银行系统联动。


结论与建议

  • 全国人大应优先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明确举证责任、赡养费计算及追索规则,填补法律漏洞。

  • 最高人民法院需通过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统一裁量标准,避免“一刀切”按最低生活水平判决。

  • 试点改革与评估:可在老龄化严重的省份(如江苏、山东)先行试点,逐步推广成熟经验。

通过立法与司法协同改进,方能平衡子女负担能力与父母赡养权益,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



2025-03-26 15:50:3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什么{2064}


2025-03-27 13:30:00 来自青青岛社区
这个水平可以达到主任律师的水平了。

当然缺少一些不合理法院判决案件的举例说明,这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025-03-26 15:54:27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回复此帖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
请绑定实名后进行跟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