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设计:突破“试错瓶颈” - 固态电解质筛选: AIGC通过机器学习分析超10万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离子电导率、稳定性等参数,将传统“实验试错”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例 :丰田用AI设计硫化物电解质,发现Li₁₀GeP₂S₁₂的电导率提升10倍;宁德时代AI模型筛选出氧化物电解质Li₇La₃Zr₂O₁₂,界面阻抗降低30%。 - 正极/负极优化: 针对高镍正极(如LiNi₀.₉Co₀.₀₅Mn₀.₀₅O₂)的热稳定性问题,AIGC预测表面包覆材料(如Al₂O₃)的最佳厚度,减少容量衰减。 2. 电池仿真:虚拟验证替代物理测试 - 全固态电池界面模拟: 用AIGC构建固固界面原子级模型,预测锂枝晶生长路径。比亚迪2024年发布的“固态电池AI仿真平台”,将循环寿命预测精度提升至95%,传统方法仅70%。 - 极端工况模拟: 模拟-40℃低温或150℃高温下的离子传输行为,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广汽埃安利用AIGC优化半固态电池的低温充电效率,-20℃充电速度提升40%。 3. 工艺优化:降本增效 - 干法电极制备: 固态电池常用的干法电极工艺需精确控制粉末粒径和粘结剂比例,AIGC通过分析3000+组工艺参数,帮助清陶能源将电极制备良率从82%提升至95%。 宁德时代“麒麟工厂”引入AIGC质量检测系统,实时识别固态电解质膜的微裂纹,缺陷检出率达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