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探寻十笏园古韵,共筑文化传承梦

人气:5269 回复:1打印 | 文字选择:TT

中国青年网潍坊2月13日电(通讯员 王誉璋)2025年2月10日至12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古韵寻迹”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十笏园博物馆,开展以“传统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非遗体验、居民访谈及文创调研,实践队深入探究了十笏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活化路径,为传统园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提供青年视角。  
园林探访:历史与艺术的时空对话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集南北园林艺术精华于一体,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太湖石嶙峋奇崛,春雨楼古朴雅致,碑刻与书画作品更承载着郑板桥、金农等艺术家的文化印记。实践队在资深讲解员带领下,穿梭于曲径通幽的院落中,从老人房、姑娘书房等古建筑的功能划分,感受明清时期的生活图景;通过碑刻解读,追溯文人墨客的创作心境与历史背景。
非遗体验:手作技艺中的文化传承  
实践队重点参与了十笏园的非遗实践项目。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尝试了传统绣作技艺,一针一线间体会匠人“专注与坚持”的精神内核。此外,风筝扎制、泥塑制作等活动让队员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非遗传承人王师傅介绍:“潍坊风筝以‘扎、糊、绘、放’四艺为核心,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准把控。”

文创调研:传统IP的活化挑战  
实践队走访了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与文创馆,发现街区虽通过统一复古装潢(如木制广告牌、青石纹墙面)强化文化氛围,但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十笏园特色标识。文创馆内产品以常规书签、明信片为主,且馆内空间狭窄、采光不足,难以吸引年轻游客。对此,队员李之宣提出建议:“可结合园内碑刻、建筑元素开发主题盲盒或数字化互动产品,增强文化附加值。”  

社区互动:文化认同的当代表达  
实践队与十笏园社区居民展开访谈,发现多数居民对园林历史如数家珍,但对现代文化融合持开放态度。一位七旬老人表示:“十笏园是潍坊的根,但年轻人需要新玩法。”这一观点在后续的“新春送福”活动中得到印证——实践队参与书写春联、拓印木版年画,吸引大量青少年围观体验。居民李女士说:“看到孩子们对传统技艺感兴趣,我对文化传承更有信心了。”  

总结与展望  
此次实践以“观察—体验—建言”为主线,既挖掘了十笏园作为“鲁东明珠”的历史底蕴,也揭示了其在文创开发、空间运营中的短板。未来,实践队计划将调研成果整理成报告,提交至十笏园管理部门,并联合高校设计团队探索“园林IP+科技”的创新模式,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1754114382

1754114382

1754114382

1754114382

1754114382



2025-02-18 19:56:27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104}


2025-02-19 09:41:42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回复此帖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
请绑定实名后进行跟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