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国企北岸控股开发的北岸绿茵城项目,原定明年5月交付,但今年4月开始施工进度缓慢,业主担心无法按时交付,希望能公开资金监管账户。然而,城阳住建局却表示无法公开账户详情,原因竟然是——涉及“第三方权益”?! 北岸绿茵城项目位于城阳区靖城路26号,由青岛北岸绿茵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均已封顶,部分楼座的外墙抹灰和室内地面施工已完成,剩余楼座正进行外墙保温、涂料粉刷、门窗安装、给排水、地下车库等项目的施工。城阳区住建局已对开发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按照施工计划落实执行,并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及时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告知业主项目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因监管账户为开发企业私有账户,账户信息涉及第三方合法权益,经征求第三方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其监管账户资金。下步城阳区住建局将加强项目督导,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早交房。城阳住建局的态度,似乎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另有隐情。据称,住建局多次与开发企业“沟通协调”,但监管账户涉及的资金动向始终被笼罩在一层迷雾中。 ▲城阳北岸绿茵城 账户为开发企业私有账户,公开会涉及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城阳住建局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复,既回避了问题,也引发了更多质疑:开发商究竟在遮掩什么? 进一步分析,这样的不透明,很可能是为了掩盖资金周转的真实情况。众所周知,开发商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中,普遍资金吃紧,不少项目拖延工期,而预售资金,成了很多开发商眼中救急的资金池。尽管青岛市也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专款专用,但如何确保监管落地成为一个难题。 3、 监管漏洞,购房者权益如何保障? 为什么要设立资金监管账户?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约束,开发商拿到这么一大笔巨款后,万一跑路或者挪作他用,房子怎么盖?因此,不能全靠开发商的良心盖房子,要靠监管账户来约束。 2023年11月30日,青岛住建局等三部门发布了《青岛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要求加强预售资金监管,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8年12月31日施行,预售资金应当全部存入监管账户,预售人不得直接收存房价款。并明确规定了监管资金留存比例: 建成层数达到规划总层数一半时,监管资金留存比例为60%;主体结构封顶时,监管资金留存比例为30%;单体竣工验收合格时,监管资金留存比例为15%;完成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时,监管终止。这么做的用意很明显:专款专用,不得挪用,确保楼盘顺利建成交付。不至于新增出现因资金被挪用而导致停工甚至烂尾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保障购房者的利益。 甚至,管理办法的第二十六条,做出了相当严苛的规定:相关部门及银行工作人员在预售资金监管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阳北岸绿茵城 对于购房者而言,监管账户的资金使用本应是公开透明的,毕竟这是用来建设自己的新家的购房款。但现实却是,这部分信息被划入了企业的“私有财产”之列。《青岛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虽规定资金必须专户专存,且监管比例有严格的节点控制,但并未要求对公众公开账户具体余额。那么问题来了:购房者怎样才能确认,自己的房款即开发商的预售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或没有被挪用? ▲城阳北岸绿茵城 城阳北岸绿茵城项目的进展状况,反映了不少购房者在当今房地产市场中的无奈和焦虑。在资金流动存在隐患的情况下,购房者是否有权知晓自己资金的去向,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开发商的“秘而不宣”、拒不公开监管账户,只会进一步削弱购房者的信任。最后提醒购房者,当下买房,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