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腊月 | 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

人气:10994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腊月的由来

  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即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腊月的习俗

  老年间,“春节”是专指立春而言,农历元旦叫“正旦节”,后来俗称新年,北方人叫“大年初一”,除夕叫“大年三十儿”。从筹备到结束这段时期叫“年关”,总称“过年”。

  一般年前的准备阶段有二十多天,自“腊八”至除夕,这些日子里北方人是很忙乎的,即所谓“家无虚丁,巷无浪辈”。

  腊月市

  一进腊月,市面骤现繁荣,这是一年内的特有市场,叫腊月市。先是卖咸肉(即腊肉)和粥果的,为“腊八”做准备。

  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等等。

  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

  二十五日以后,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为除夕之夜做准备,价格也相对的涨高,京师谚语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说。

  腊八粥

  腊月初八,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腊八粥。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又称“大家饭”,到宋代,传说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汉族民间争相效法,都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熬腊八粥,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腊月诗词

  《腊月》

  【宋】陆游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渔家傲・腊月年光如激浪》

  【宋】欧阳修

  腊月年光如激浪。

  冻云欲折寒根向。

  谢女雪诗真绝唱。

  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

  便好开尊夸酒量。

  酒阑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饷。

  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

  《腊月》

  【清】朱士稚

  今年腊月归未得,

  独在乌程县可怜。

  隔岸横飞西塞雁,

  前门数缆下江船。

  高城哀柝兵戈侧,

  短布单衣雨雪边。

  笑语逢迎随契托,

  故园何处泪潸然。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2019-01-07 10:38:47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