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与月自古以来就是美景的象征, 崂山更是流传着许多关于水、月的佳话。 当道家文化与水、月在崂山相遇, 这份独特的感受定是要亲身体会过才能明白。 道与水 图|Q鹤鹤有名 道家哲学崇尚“灵”与“柔”, 而灵与柔又恰恰是水的特性。 流水轻盈灵巧,柔软爽滑, 就像是这山间的精灵,让崂山更添一分灵秀之气。 图|Q鹤鹤有名 水处柔弱,柔能克刚。 所谓滴水穿石, 也正是凭着这一股耐性与坚韧, 才有此种以柔克刚之景。 图|Q鹤鹤有名 水处流动,流水不腐。 滋养沿途无数生命, 也为这苍山巨石带来生机。 图|纪春章 水善迂回,知迂回则无损。 遇石则高,遇棱则绕, 溅起则呈滴状,等待再次落下汇入, 无论如何变化,却永不消失自我。 图|纪春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水性柔顺,明能照物, 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居于万物之下。 图|Q鹤鹤有名 道与月 “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阳与月亮也构成阴阳的平衡, 世间的光明靠太阳给予, 却也少不了夜晚月亮的辉映。 图|陌海MOMER 道家尊称月亮为“太阴星君”, 在太阴星君黑夜中,月色给人们带来了光亮与遐想。 适逢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太阴圣诞,值月夜月升时, 道教宫观便会设坛祭月,敬月,也敬这山水。 “道,大曰远、远曰逝、逝曰反,物极必反”, 道家讲究盈亏而极,盈极而亏。 月有阴晴圆缺,月缺而后圆,复而缺, 周而复始的循环,成就了一年四季月亮的不同之美。 图|壶公 月亮使人通晓自然规律, 道家之“守”意味着文化并不是要一味向前, 而是讲究行至哪里要止步, 就像这赏月,并不是只有月圆才值得一看, 不同形状不同时节的月都有着自己的味道。 当水月美景与道家传统文化相融, 景色也被浸染上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赏着这样别具韵味的美景亦是另一种享受。 这崂山水月之美,值得用心去品! 来源:悦行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