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有必要上 幼小衔接 这类的习惯养成班吗?

人气:30494 回复:3打印 | 文字选择:TT

{2042}

一、有必要上幼小衔接这类的习惯养成班吗?上这个都干什么?幼小衔接班可以为孩子做什么?        
非常有必要,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从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要进行调整。怎么调整?调整成什么样?这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事。
那么幼小衔接,可以为孩子做什么呢?
简单来说是帮孩子过渡。   
1. 生理上的过度
幼儿园以保育为主,小学依托知识教学、训练常规习惯,孩子们生理上的不适应,就出现了断档。小学里没有了保育员,吃饭,喝水,上厕所都要靠自己,午睡取消,下午听课质量不高,甚至在课堂上直接睡着,要克服这些问题,离不开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习惯的逐步养成,填补幼小之间的断档空隙。这样的训练不仅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做好计划,逐步推进。樱花树下国际教育成长中心具有完备的衔接训练方案,又有专业老师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关注,根据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方案,让孩子们得到一对一的专业指导,顺利完成生理过渡期。
2. 心理上的过渡
相对于生理上的不适应,孩子们在心理上更加需要关注与帮助,面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老师,同学,孩子们的内心是紧张的。相对于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虽然不难,但却有了学业成绩上的压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自我进行调整,都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帮助与指导的关键点,错失良机就可能造成孩子厌学不自信的问题。而学习适应新环境必须在新环境中进行,我们幼小衔接班提供了最佳的训练场所,富有经验的辅导教师更是能够针对性的帮助和训练,让孩子自信满满的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活。
3. 知识的预习
  a o e怎么读?0到底有几个意义?英语究竟需不需要开始练习书写?类似这些的问题常常困扰家长。不教吧,怕比别人落后,教吧,又怕教错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第一印象知识点有错误,或者是对事物理解不透彻,会直接影响整个小学阶段,甚至以后的知识体系的架构,而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多年学习,摸索,总结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非常专业的。樱花树下幼小衔接有着专业的师资队伍,严格的教研制度,保证了给每个孩子预习的高效,让孩子们轻松的能够适应和开始小学的学习及生活。

1752807024






2019-01-08 14:20:26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上小学前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830就寝。寒假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 画,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35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为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4、独立思考的习惯。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2019-01-09 11:00:0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上小学前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830就寝。寒假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 画,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35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为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4、独立思考的习惯。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2019-01-09 10:59:1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上小学前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830就寝。寒假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 画,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35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为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4、独立思考的习惯。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2019-01-09 10:32:08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