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于点注本出版之际 “不信荒如此,此荒真破天。八方空望雨,万灶断炊烟……。瓜分家一釜,薪析屋三椽。廪乏畴量贷,村虚祇磬悬……。爨骸舒浩劫,剜肉补凶年。”(《纪灾》) “火烈扬鹑疆,秦地赤千里。……木皮与草根,尝之同甘旨。嗟嗟析骸爨,食不待易子。请看流民图,惨恐不至此。” (《恤灾行七首并引》) “树皮可以为粮,草实可以为粟。无粮无粟,妇啼儿哭……。里则有庐,室则无釜。”(《饥民谣》) 诗所记录的灾荒惨象,给人心灵上的刺激,震撼,撕心裂肺,比《流民图》有过之而无不及。灾害如此狠猛凶险,屠戮噍类,毒狠惨绝,亘古难闻。此情此景,作者的感情如同被压抑的火山,剨然崩裂,喷薄而出;寰宇惊悚,鬼神战栗。若非亲临亲受,怎会写得真切如此? 上诗选自《出山草》,作者是周铭旂。周铭旂,字懋臣,号海鹤,即墨城东大留村人,清同治乙丑(1865年)科进士。草,古人常作诗文集的名字,除这层意思外,作者有自比的意思,将自己比喻作野草。他历任陕西醴泉县、大荔县知县、乾州知州、西安凤翔同州府知府等。其著述有《乾州志稿》《遂闲诗集》等。以上诗是他在职陕西时所作。这期间他同百姓患难与共,水火同罹,甘苦齐尝,是一位好人好官。 久旱盼甘雨,大旱之年,下场透雨是农民急切地祈望。一场澍雨到来,竟让作者洒然生情,欣喜若狂,可见作者与农民一样的心田,已经水乳交融,化入群众,达到无我的境地了。 《得雨三首》:“一雨关生死,今宵始沛然。骤闻翻似梦,焦眄已经年。忧乐集胸次,枯荣判眼前。” 大旱过后,组织,督促和指导农民恢复生产,并且要有成效,好官,循吏必须如此做。“遗黎看有几,唤起服春田。……殷勤咨野老,播种欲如何。” 他也劝导农民改良耕作技术,具体的就是推广区种和代种两方法。可惜,没等见到明显成效,作者便调离了。 离任了,旧的摊子该放下了。可是,他所推行的耕种方法是否会继续坚持,农民的生活是否会有所改善,仍让他难以释怀。“临歧有赠言,谆谆用诲尔。救荒策最先,莫如糗粮畤。区种资井养,获利更倍蓗。善后诸新政,爱汝有乐只。” 作者艰辛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和感激。临别时,“父老遮道旁,布词致颂美。” (《再别送行士民》) 杜甫历经安史之乱,目睹民众颠沛流离,妇失子丧,饥寒煎熬之苦;自己也身处其中,所以能写出亦诗亦史的伟大作品。“江山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作者的所经所历,类似于少陵,学少陵,才写出了那样优秀作品 。 作者在大西北为宦期间,回汉矛盾处于白热,发生了同治回乱。自1862年起直至1873年,持续10余年才被左宗棠平息。战争中先是大量汉人被回民杀害,随后是政府镇压,造成鸡狗不闻,庐舍为墟。战争的破坏,惨景,作者通过诗作了记录。 《记事五首》:“室家日以毁,田园日以荒。风声与鹤唳,闻告走踉跄。今日征边饷,明日运军装。不时调兵马,饩牵索路旁。” 《至大荔》:“镰山余烬犹明灭,沙苑遗黎半死生。满目疮痍何日复,西陲况说未销兵。” 《关中寺观军兴后,焚毁殆尽》:“难将佛法敌花门,古寺全荒剩败垣……。避人饥鼠空阶窜,依苑寒鸱独树蹲。日暮山魈呼队出,野坛长伴未招魂。” 冠军凯旋,作者兴奋不已。心情如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闻官军克复肃州》:“一骑如飞电,东驰露奏章。前军收鹘部,逃虏出乌疆(贼白彦虎目投俄夷)。积苦休貔虎,馀腥涤犬羊。仰廑宵旰虑,十载厉戎行。” 在重大的历史转折的节点上,一个人政治上的价值取向是保守还是求变;是拘泥传统,还是致力维新;是甘愿落后还是追求进步,对于健全人格修为的意义比淳朴善良更为重要。在诗中看不出周铭旂的思想多么前卫,但却绝不保守,没有落后于他所属于的时代。1901-191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周铭旂对于新政所进行的改革是赞扬和肯定的,在他后期的诗中清楚地表达了这个态度。 “轨辙无重覆,琴弦有改张。犹闻新政美,内擢效劻勷。” (《奉电音,樊山廉访量移全浙,入觐有日,别绪黯然。》)“海外风潮卷地来,西陲新政亦奇恢。连三辅郡待重造,第一关门终古开。”(《樊山方伯六十诞辰》) 作者在任职陕西的时候,女儿英逝世于青春之年。失子,是人世间的大悲剧痛。作者的悼亡诗写得虽不是呼天抢地,却也刻骨剜心,缠绵留恋,压抑沉郁,让人不忍卒读。 《送亡女灵柩东归十首》:“隔年又见落花飞,春去匆匆夕照微。今日真教成死别,故乡犹认作生归。” “鸡鸣破晓渡函关,犹踏来时旧路还。我恋浮名归未得,教儿何处觅家山。” “口授诗篇记尚清,《木兰》吟苦最关情。东归也渡黄河水,惆怅爷娘唤女声。” “欲去仍留怅各方,问儿何计卜行藏。魂灵地下无拘束,半住他乡半故乡。” 作者志向远大,胸怀万夫,有班超投笔从戎之心。“投笔从戎亦偶然,却惊戎幕笔如椽。十年乍慰还乡梦。一卷长留出塞篇。” 性格使他性情抒发,祖席送别,写景描物的诗,多数也包含悲凉慷慨之气。凛然刚硬,醇厚浓烈,恢弘广阔,滉漾浩瀚。 《路断处往往架空补石并勒碑纪之》气势取李白《蜀道难》。“天功须借人功补,女娲炼石传自古。五丁开山开不去,伊谁大力助鬼斧。断碑残碣蚀风雨,道是善人纪功处。……才信菩心空自苦,凿石徒干山灵怒。” 《趵突泉》:“华岳西游欲到难,先从水底得奇观。飞湍叠涌莲峰起,好作花高十丈看。” 《望岳》:“名山三百总为奇,孰与岩岩气象宜。海拥潮廻声左转,天摇岳动影低垂。最高嵩华会谁长,附近徂徠忽尽卑。……” 《入关》:“晓日曈昽色,风烟拨乍开。秦山惊破碎,关路没尘埃。一炬收余烬,千家付劫灰。边愁还到耳,画角几声哀。” 《过灞桥》:“两行堤柳叶全凋,无复东风绾旧条。莺燕已随春色去。不须饯别也魂销。” 他的闲适诗写得清新自然,酣畅流利,别有情趣,可以玩味于饭后茶余。 《竹影》:“一枝摇曳夕阳东,妙笔天然写照工。劲节仍留痕入化,虚心不改色全空。藏形每避潇潇雨,移步频随淡淡风。……” 《丙子奉调入闱别诸友》:“……马歇轻蹄贪远出,鹰开倦眼荡空摩。一般旧雨商原色,几度秋风洛浦波……。” 《牛竹园》:“闻道山园好,篮舆喜乍过。稻畦都浸水,竹亩半连坡。暗壑喧雷动,晴峦积霭多……。” 他律诗颔联和颈联中的对仗句子写得十分精妙,入目如同口含橄榄,愈嚼愈有味。 “风定红争星万点,月迟白让雪千峰。地真傀儡场中出,人每笙簧队里逢。”(《元夜登城》) “中峰矗立文皇冢,远势斜盘武将山。巴谷连云迷汉苑,塞门带雾锁秦关。(《醴泉署后最高处,望九嵕诸山》) “十载心期秦岭雪,半生足迹汉江云。眼前风物还如许,鬓上霜华又几分。“(《元旦》) “红沈疏树斜穿日,碧抹遥峰乱插云。朔塞秋笳冲雁阵,暮天戌鼓动鸦军。”(《 宿荒驿》) “山携孤塔出,水抱半城飞。瓦烬轩犹是,钟留寺早非。”(《 登保大楼,并引》) 周铭旂目睹过饥荒、战乱,晚年赋闲,经历丰富,自然胸宽心大,取材广博;同时也使得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尖冷利透,陈厚老辣。他的诗有诸多独到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很值得一读。 202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