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的杭州浸润在氤氲水汽中,我循着食物的香气,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城市漫游。 清晨的河坊街,烟火气从青石板路的缝隙里钻出来。钻进一家老面馆,点上一碗片儿川。雪菜、冬笋与肉片在汤中舒展,面条裹着浓香滑入口中,咸鲜的汤汁顺着喉咙暖到胃里。老板说,这碗面是杭州人骨子里的乡愁,雪菜要腌足百日才够味。邻桌的老伯咬着酥脆的葱包桧儿,薄饼夹着油条“吱呀”作响,仿佛在替岳将军出气。 晌午踱至西湖边的百年老店,木桌上一盅东坡肉红亮诱人。筷子轻戳,肥肉如琥珀颤动,入口即化,肉香混着酒香在齿间缠绵。相传苏东坡疏浚西湖时,百姓赠肉犒劳,误打误撞成就了这道名菜。配一碟西湖醋鱼,鱼肉嫩如豆腐,酸甜芡汁裹着湖水的鲜,恍惚间竟尝出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午后在吴山脚下寻到一家茶铺,老板娘端来藕粉。瓷碗里晶莹剔透的粉冻撒着金桂,搅拌时银勺划出丝绸般的纹路。小时候总嫌它寡淡,如今才懂得这份返璞归真的清甜,原是藕农三百年守护的匠心。配一碟吴山酥油饼,千层酥皮簌簌落进掌心,甜香里藏着《儒林外史》里提过的旧时风月。quanyg.com 暮色四合时,知味观的灯笼亮了。竹屉掀开,小笼包如白菊绽放。轻咬薄皮,滚烫汤汁涌出,肉馅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妈妈笑我吃得满手汤汁,却不知这“皮薄汁多”的秘诀,早被写进了杭帮菜的江湖传说。 归途中细雨沾衣,胃里暖意未散。杭州的美食像西子湖畔的柳枝,柔柔地牵住游人的心——无需山珍海味,市井街巷里的一羹一饭,便是人间至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