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长江中路商圈区域要取消人行横道。看到网上有人反对,有人赞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 什么立场不同? 就是对长江路中段定位的立场不同。 一种立场是长江路中段是城市主干道,是快速路,主要服务于“过往”车辆。注意是“过往”。 另一种立场是长江路中段是开发区最主要的“商圈”,主要服务于周围的各大商场和周围的居民。 首先,人行横道是一个城市对普通市民最起码的尊重,是城市作为一个人口聚集单元对底层人群的最基本的认可。取消人行横道,看似是为了安全,实则是要行人为车辆让路,是开车者对行人权力的侵占。或许你会说:没有侵占啊,不是让你走地下吗?那么请问:车为什么不走地下?人与车是平等的啊! 其次,为了疏通城市道路,就拔掉绿化树木,取消了人行横道,这实则是对城市功能定位的误解。尤其是对商圈更是如此。因为城市道路本质上就是人群聚集区的道路,是慢行道,不是快速路,尤其是商圈。 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很多“过往”的车辆却将此作为了自己回家的交通要道,认为越快越好。 他们没有想到,在当地居民看来,这仅仅是自家周围的活动场所和商圈,不是什么要道。 “过往”的车辆要求“快”,最好是高架路甚至高速路那样,“商圈”要求“便民”,最好是像步行街那样。但两者是矛盾的,不可调和! 那么官方对长江中路的定位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反正两者不可得兼! 最近20年来,长江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开发区第一商圈,培养一个商圈是不容易的。 私家车越来越多,长江路行车越来越慢,这是事实。随着城市扩张和合并,开发区就成了部分人通勤的必经之路,所以有人就急于将其变成类似高架路的“快速路”,这可能也是某些领导的希望,这个希望固然是好的,但却忘记了城市的本能,即人群聚集区,慢行区。也没有想到这对于商圈的破坏将是致命的!因为太急于疏通道路,就会造成对商业的破坏。因为商圈靠的就是“人”,“人”多了才会繁荣,什么人?行人!不是车辆!看看南方城市的夜生活,就会明白这一点。 长江路如何定位?应该首先考虑周围居民的感受,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远在10公里以外的“过往”车辆的需求,这是第二位的。相比于“快速路”,我认为长江路的这一小段作为“商圈”的意义更大。因为南有滨海大道和珠江路,北有富春江路和嘉陵江路,可以起到替代作用。但长江路商圈如果没有了人群,将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这不禁影响周围的几个商场。刚刚建好的地下空间更会一出生就遭遇冷落,最后变成像“香江地一城”那样的地摊货摊。 有人说,人车分流, 人都走地下,不是给地下带来客流吗?这不是好事吗?但是,你没有想过,就是因为过个马路还需要下去再上来,一想到这么繁琐,可能连去都不想去了,长江路商圈直接被排出在选项之外了!因为现在的人,都太懒了!懒到不愿多走一步。有时候就因为需要多走一步,你就被他们抛弃了! 所以,开通地下空间,更需要聚集人气来支撑,不要因为人车分流而让人敬而远之,从而影响了客流! 所以,多一个选项是好的,共存才是最佳选择! |
长江路地下商城是商业行为,不能和人行横道绑在一起。要考虑老人,孩子,残疾人的出行,要人性化,不要商业化!
取消的前提只考虑了机动车通行,没考虑行人,对于 行人来说增添了负担和麻烦,不建议取消,取消属实不妥
城市内就不建议有什么快车路,会增加一定的安全风险,有了人行道,还能控制一下车速,撤了人行道,这油门踩的更猛了,既然觉得拥挤,为啥车不走地下呢?我觉得还是让车走地下比较好吧,你取消了了人行道,那老人和孩子还要绕圈走,多不方便啊
不建议取消,老人孩子安全没有保障 应该以便民为根本。
不建议取消,不利于民众出行,希望慎重考虑
希望相关部门听一听老百姓的声音,不同意取消人行横道,取消以后很不方便,尤其是老人出门买东西拿着东西不方便上下爬楼梯,希望政府部门保留人行横道的同时开发地下通道
不建议取消人行道,不仅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
长江中路人行道是每天上班、购物的必经之路,如果取消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不便,快速了但一点都不便捷、不舒适,强烈建议保留人行道!
分析的非常到位和清晰,造成拥堵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行横道还是不按照交通规则行走的车辆。
堵车是因为车多,怎么可能把人安排到地下就不堵车了,再说地上直达多方便,为什么要去地下绕来绕去
政府部门在做决策之前应该重复考虑大众意愿,最好市场调研,明明可以两全,地上地下均可通行,一样分流,为什么非要这么一刀切,太不顺应民意
作为一个不住在那里的青岛市民都纳闷。这个要取消这条路的人行横道?是打算连红绿灯都取消吗?沿途那么多路口。是不是要把各个路口的话封闭!如果还保留红绿灯,。那还多此一举的取消人行横道干嘛!本来市政更改有利有弊。但也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弊大于利!
以下是引用执着878的帖子:
要么被车撞死!要么多走两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