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清晨经典沐心』汇聚群道

人气:458871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原文】
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圣人之德,非取乎一道。故曰学者所以总群道也。(汉·徐干《中论》)
【大意】
典雅庄重的音乐,不是只用一个音符;美味菜肴的调和,不是只有一种味道;圣人的大德,不是只吸收一种道理。所以说学习可以汇聚了解各种学派的学说。
【延展】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其实,钱学森在2009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他的一生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钱学森的兴趣非常广泛,年轻的时候就对音乐、画画、摄影等艺术门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物理学会、航空学会和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艺术与科学协会。他在音乐方面也很有造诣,擅长吹圆号、吹小号、吹口琴,他曾经是上海交大乐队的号手。他还喜爱摄影,有一本传记里就用了他自己拍的几幅摄影作品,其中一幅是他在美国为自己拍摄的照片,取景、灯光用得都非常好。
数十年后回忆往事时,钱学森曾感慨:“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交谈时产生的。”
钱学森认为科学的创新往往不是靠科学里面的这点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突然给你一个启发,产生了灵感,你才有创新。灵感出来以后,再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导,去计算,或者设计严密的实验去加以证实。所以科学家既要有逻辑思维也要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领域的规律,很严密。但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
作为大成智慧学的创始人,钱学森提出了其“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使整个知识体系涉及的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相互渗透、学科交融、互补促进、改革创新。体现在高等教育,就是要构建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系统、综合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考虑局部最优。
大成智慧学的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大成智慧学是“量智”和“性智”的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性智”。科学技术总是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量”非常重要。当然科学技术也重视由量变所引起的质变,所以科学技术也有“性智”,也很重要。大科学家就尤其要有“性智”。
“性智”是从整体感受、从“质”入手去理解事物,中国古代学者就偏好于这种方式。如中医理论就是从“望、闻、问、切”到“辨证施治”,但最后也有“量”,比如用药都是定量的。很多顶级的科学家从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启示。
“量智”与“性智”折射着科学和艺术的关系,钱学森曾有过精辟的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这里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际也是强调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处理各种复杂事物和人的问题时,既要弄清其微观的、细节的、量的准确变化,掌握好“度”,又要注意从宏观上、整体上,系统地把握其各层次、各因素、各方面质的变化与飞跃。要把微观与宏观、还原论与整体论、理论与实践、部分与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观察和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青年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个观点与大成智慧学不谋而合,科技与人文犹如鸟之两翼、人之双足、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实践已经证明,那些杰出的科学家都是有着对真、善、美的崇高追求的人,他们有着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2021-09-05 06:36:06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