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录人一善,则无弃人;采材一用,则无弃材。(唐·马总《意林·魏子》) 【大意】 人有一个优点就录用,就没有被遗弃的人才;材料有一种用处就采用,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延展】 清朝时候有位叫杨时斋的将军,善于用人,哪怕士兵身体某方面不及于常人,依然会在一些场合被委以重任。比如,他让聋子当勤务员,让哑巴送密信,让瘸子守炮台,让瞎子伏于阵前听动静。让这些有缺陷的人充分发挥了作用。 那些看上去有这样或那样短处的人,如果换一种思维,可能他的短处正好成为其长处了。让聋子当勤务员,便于保守军事秘密;让哑巴送密信,即使被敌人抓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让瘸子守炮台,他会在阵前奋力死战,不必担心他有一双健壮的腿去当逃兵;让瞎子伏于阵前听动静,是因为瞎子比正常人有更强的辨别远方动静的能力。如此说来,巧用人短,实则是另一种方式的用其所长,这也未必不是很好的用人思路。 听说我国南方有这样一位厂长,他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一些斤斤计较的人去参加财务管理;让爱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去当信息员;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人去当青年突击队长……结果,这个工厂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工厂效益成倍增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有其长处,就必有其短处。人的长处固然值得发扬,而从人的短处中挖掘出长处,由善用人长发展到善用人短,这是用人的最高境界。长处与短处互相转化的辩证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僵化地看待,不要静止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要积极地创造使短处变长处的条件,同时也要防止长处变短处的情况发生。 善于使用别人的短处,这首先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方法,需要积极地去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实现“使用别人的短处”,达到人的“短处”得到“长用”的目的。
|